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5月北京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为14127元/平方米,比去年下降4.8%,房价“稳中有降”态势明显。不过,市场的感受似乎有所不同。造成这种感受差异的一个因素,是楼市成交结构的悄然变化,所谓“房价”已是今昔有别。
据介绍,新建普通住房是指容积率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也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定向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北京今年1~5月成交的3万套普通住房中,保障房占近1/5,其价格大都在5000元~8000元/平方米之间。实际上,房价在统计上的下降在今年一季度各地出台房价控制目标时就已埋下伏笔。各地在公布控制的房价做了不少手脚:商品房被人为地划为新建商品住房、新建普通商品住宅、新建住宅等众多名目。而新建住宅还包括经适房、动迁安置房、限价房等各种价格较低、波动较小的保障房,这就使保障房成了整体房价的稳定剂。
各方面迹象显示,在保障房快速崛起的形势下,房地产市场正逐渐形成由商品房和保障房组成的“双轨制”格局。“房价统计数据与市场感受的差异、人们对于房价降否的争议等都说明,房价的统计发布也应加快改革,尤其是对商品房和保障房价格作出区分,防止错误信息影响市场,更要提防借此使‘障眼法’误导调控。”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
(《新华每日电讯》7.3 叶锋 刘德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