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见面打招呼常问:吃饭没?如今,在北川,这句问候语变成了:分到了哪层楼?
遇到这样的问候,朱帮英总是感到心满意足。她家的房子位于3楼,在6层高的住宅楼,这是最受欢迎的一层。
拿到房子之前,她特别担心在分房子的时候有人作假。不过,去年12月18日,在新县城的体育场摇号分房之后,她的顾虑没有了。从摇号现场回来的丈夫告诉她:“摇号机都是公安用运钞车押运过来的。摇号过程就跟福利彩票抽奖一样。”
的确,和朱帮英比起来,不少北川官员则不那么“走运”。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锦在摇号中摇到了1楼的房子。他不喜欢1楼。汶川地震中,他的女儿就被压在1楼,直到现在他在1楼都会感到压抑。他所在的县委宣传部一共6个人,有3人和他一样,分到了1楼的房子。
多位北川新县城居民告诉记者,1楼和顶楼是最不受欢迎的,因为1楼采光不好、潮气重,夏天蚊虫多。
“不幸”的还有,绵阳市副市长、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他的家被摇到了顶楼。顶楼因为楼层太高,很多人不愿意爬楼。一个更现实的因素是,顶楼的楼顶是斜面,还要另外花1万多块钱吊顶。
尽管在二楼,副县长王玉梁的家却也不是好位置。因为他家临街,楼下就是店铺。最近店铺正在装修,一天到晚叮叮当当敲个不停。在同一个单元,王玉梁只认识1户人家,那位4楼的邻居是在一所学校食堂“煮饭的”。
记者了解,还有一些北川政府官员因为不符合条件,在前3批次的摇号中没有分房资格。县房管局的一位副局长,前几年从外地调到北川工作后,户口一直没有迁到北川。在这次分房中,这位全程参与分房工作的副科级干部至今没能在北川新县城分到房子。
还有一位县级机关干部,地震前卖掉了自己在北川老县城的房子,属于“无房户”,同样不符合在新县城分房的条件。
(《中国青年报》5.12 王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