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文物破坏向“地下、水下”蔓延

    《 文摘报 》( 2011年05月10日   01 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冯骥才递交提案,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和古村落文化的保护。

      “其实,受到威胁的何止是乡下文物,还有地下、水下。”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姜念思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开发力度的加大,可利用的开发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一些城市便把目光投向了具有丰富文化遗存的地下,擅自将城市中心地带的地下开发权转让。

      而水下文物保护任务同样艰巨。据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田立坤介绍,在辽宁辽阔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上百处水下文物遗存疑点。其中不乏甲午海战、日俄海战的沉船遗存。一些不法分子已经开始把黑手伸向了水下的这些珍贵文物。

      去年全国两会上,民革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主委陈德委员呼吁,打捞致远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然而一直没人响应。“现在只能是尽可能地保护。古沉船等水下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文化部门,但文化部门也没有专项经费,实施有效保护确实力不从心。”辽宁省庄河市文体局局长梁静波说。

      (《光明日报》5.3毕玉才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