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4月30日 星期六

    CPI年内高点或将后移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30日   03 版)

      3月份高达5.4%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引发市场持续关注。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预计二季度CPI仍将高位运行。多位专家学者预计,年内通胀很可能出现“前高后不低”的情况,市场对通胀年内高点的判断一致后移。

      年初分析普遍认为,一季度末通胀率将触顶。然而3月份的数据告诉我们,分析CPI走势的逻辑改变了:翘尾因素对今年CPI走势的影响减弱,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主导性增强。

      从国际看,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导致新兴经济体通胀的根源。受此影响,3月份巴西的CPI升至6.3%,俄罗斯的CPI高达9.5%,印度也攀升至9%左右。考虑到这几个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低于我国,同时今年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长速度按季度来看很可能前低后高,所以未来几个季度CPI还可能持续上涨。

      输入型通胀因素还可能影响国内食品价格。去年全球小麦产量下降2500万吨,产需缺口为2000万吨,预计全球小麦价格两年内将维持高位。世界谷物产量、库存量均比上年度下降,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将跌至5.5%,是近15年来的最低水平,大豆库存消费比仅为4.2%,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也处于10年来最低水平。

      此外,国内还存在其它一些可能导致物价走高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方面,货币增长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前两年过快的货币增长速度将对今年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流入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期逐渐结束,人口拐点临近,沿海地区用工缺口较大,未来劳动力成本可能持续上升。

      财政部预测,今年的物价形势“前高中稳后低”,预计CPI在年中将攀至5.5%~5.6%的全年峰值。

      (《羊城晚报》《经济参考报》4.22、26 刘薇 方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