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为争取“祭祀黄帝”的正统权,陕西、河南两地同时搞起了隆重的公祭。其实,在史学界,有没有黄帝这个人,一直都是悬案。那么,如此隆重地公祭,消耗社会财富,意义何在?
迄今为止,关于黄帝最详细的资料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据记载,黄帝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但不合逻辑处甚多,历代学者将此章看成是传说。
历史学家孙隆基在《历史的经线》中,指出黄帝是近代人工产品,因孔子只谈尧舜,梁启超便把黄帝抬进正统学界,这样中国文明就有了4000年以上的历史,比希腊长。此外,当时有法国学者猜测黄帝来自中亚,梁启超认为这可以证明国人也具有征服者的血脉,可以此自强。
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说:“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说服力的证据。我想,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工作才能获得成果。”
偏重于精神层面上的黄帝,为什么后人祭拜活动却越来越认真、规模越来越大呢?
孙立群认为:“一个这么长久的文明需要有一个源头,否则我们就要面对无根的局面。黄帝可能未有其人,他代表的更可能是一个时代。”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黄帝究竟是历史传说还是真有其人,已不重要。黄帝已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对自我的认同,换句话说,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的血脉是从哪里流淌过来的。
孙立群也不赞同彻底否定黄帝,他说:“否定黄帝,这意味着否定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观念,这对整个中华文明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颠覆,很多人的信念可能因此破灭。”
(《北京晨报》4.14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