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教育均衡改革“知易行难”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12日   06 版)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正式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目标。但有专家指出,实现教育均衡的过程不会一路坦途。

      教育均衡,很重要,也很复杂。

      教育均衡有多重要?城市里,治理择校“顽疾”,消除“占坑班”,消除“天价”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现象,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是根本之道;在农村,改变目前部分学校仍在追求“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校有课桌)的现状,改变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落后、全校仅有几台电脑的现状,改变部分学校无法吸引、留住优秀教师的现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根本之道。

      教育均衡有多复杂?以经费投入为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教育拨款制度带来不小的改变。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了实现教育均衡,拨款的数量将不能再以城市为优先、以示范学校为优先,而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均衡发展又不能以牺牲优质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代价。

      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区域教育失衡的根本原因,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张天雪指出,从非教育层面看,我国教育失衡是社会二元结构下的必然产物,是长期“城市中心”、“精英主义”及“效率优先”等观念的外显;从教育层面看,教育失衡是教育政策及制度安排的衍生物,尤其像“重点校”政策、“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政策”和“教育督导与学业水平评价城乡双重标准”政策使失衡更加严重。

        (《人民日报》4.1 赵婀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