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4月09日 星期六

    八宝山革命公墓之由来

    《 文摘报 》( 2011年04月09日   07 版)

        位于京西的八宝山,古时称为韩家山,亦名罕山,当地人又称黑山汇。后因此处出产8种矿产,故又得名为八宝山。

        据史料记载,北京建都以后,元代在这里修建了延寿寺和许多古迹文物。另据《宛署杂记》中所述,“韩家山在京西30里,有汉韩延寿墓,故名”。明永乐年间,延寿寺被改为道教寺院。后因司礼太监刚铁在“靖南之役”立下战功,死后将其赐葬于韩家山。又将延寿寺重新修茸后改称护国寺,并设僧侣担任守墓职责。清末,护国寺最后一位住持信翰臣,法号修明当了太监。1924年冯玉祥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修明率太监来到护国寺避养。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仍在此奉行佛事。

        1950年春,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同志尚无栖身之地,便指示吴晗同志选址在北京建一座公墓,作为烈士安息之地。他要求不要离城区太远,交通要方便,环境优美但不能占农田。吴晗受命后到京郊看了不少地方,觉得都不太满意。一日行至京西八宝山下,见此处松柏苍郁,生机盎然,林间仿佛辉映出一古刹寺院,且气度壮观景色不凡。他兴致勃勃地走近古刹,只见殿额上镌刻着“敕赐护国寺”5个大字。在寺西还有座太监墓,亨殿上方刻有“敕赐褒忠祠”字样。其殿内存有一塑像有兵器,墙壁上绘有精美彩画。正中的墓碑镌刻着“洪武开国元勋司礼太监刚公之墓”的隶书,旁侧是皇帝御赐的汉白玉石墩。

        吴晗对此处古香古色的风韵及幽雅的环境颇为好感,于是便打算在这里修建烈士陵园。过了数日,吴晗再次前来考察,并与修明住持第一次商谈。修明不予接受,采取了拖延战术。还在寺中散布谣言,说政府要接管护国寺,把众僧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第二次商谈时因太监聚众闹事,使谈判不欢而散。沉默数日,吴晗第三次到八宝山商谈,耐心做了众僧的思想工作,讲清了政府的诚意,并选择条件好的寺院妥善安置他们的养生之处,保证其生活不会下降。众太监恍然大悟消除疑虑,愉快地接受了迁居的决策。

        1950年7月,北京市革命公墓修建落成。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其改称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国电视报》3.31 李永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