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光辉有两个身份:赴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中国地震局救援司副司长。3月13日,他率领着14名队员,在日本重灾区大船渡市进了为期一周的救援。
艰苦条件下的“三不洗”
据日方消防署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该地区的外国救援力量。其实,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用尹光辉的话应该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3月的日本,海风很大,晴天也会飘雨飘雪。而当地夜间气温极低,救援队员的帐篷里常常只有零下几摄氏度。艰苦条件下,队员们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1个小时以上。一般早晨6点半左右出发,晚上6点左右返回营地,再完成当天工作记录后,差不多只能十二点、甚至一两点入睡。
为节省时间,救援队经常以方便面充饥。尹光辉笑着补充道:“‘三不洗’的‘美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电力紧张,供水不足,取暖用的油料也不多,我们7天下来基本就没洗过澡。救援队携带着海事卫星电话,许多出发前没来得及跟家里联系的队员们都想向家人报平安,可是用海事卫星上网很贵,开个网页就得几百块钱,谁舍得?”
救援队为此专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号召所有队员关心每一个队友的身心健康,让大家“安安全全去,平平安安回”。
在北京时,救援队平日就有关于“尊重当地生活习俗”的培训。在大船渡市,要求则具体到:排查废墟时,不碰房间内完好的物品,不随便使用居民的鱼竿等作为救援工具,“凡是使用过的物品,我们离开时都完整地放回原位。”
“一辈子不忘记你们的行动”
“作为第一支前往发达国家执行救援任务的救援队,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尹光辉激动地说。参与救灾援助的一周,大船渡市市长多次到营地看望队员们,表达谢意。还有同在一个区域救援的其他国际救援队,当美国救援队得知中国同行没有携带搜救犬,还主动表示可以为中国救援队提供帮助。
最令尹光辉难忘的是来自日本民众的问候。很多居民回家搜索遗留物品时,正好看到在工作的中国救援队。于是,民众们都会主动跑来向队员们致辞、鞠躬,用中文向大家问好。“而且还说‘你们的行动,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尹光辉回忆道。
当中国救援队结束任务回国已有一周,日本网站上还有民众写下“对中国队员表示感谢、留下好印象”等赞美之辞。
(《国际先驱导报》4.1 邓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