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日益严重,如何减轻它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破坏,已经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紧迫任务。
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自然现象同社会现象从来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大体相似的自然条件下,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后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应对自然灾害时,不仅要从自然方面,更需要从社会方面去思考,在这方面哲学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用武之地,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我们面临着一个表面上似乎相悖的现象: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有效地防灾抗灾的能力,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却越来越高,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矛盾现象的产生,根源于人类不恰当地对待自然,迅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反而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当中,社会的因素显然要远远大于自然的因素。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当然也要更多地由哲学社会科学来提供。
灾害一旦发生之后,实时的应急处理及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法律、新闻、人口、教育、卫生、心理等各个方面,几乎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这些学科的积极参与,必然会对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3.22 李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