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22日 星期二

    名校,是“充电站”还是“镀金厂”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22日   02 版)

        考不上清华,照样上清华。这不是广告。近期,河南省汝州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栋梁受益于当地分批轮训干部的好政策,到清华学习了一周。与张栋梁同去轮训公共管理的还有159名正科级干部。今明两年,其余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也将在国内名校“充电”一次。

        800多名正、副科级干部按每人一周费用约6600元计算,共需530万元左右。“烧钱”有没有把钱“烧”出效益来?

        汝州有公务员发现,局里“一把手”学习归来后,张口就会来句:“清空杯子,空杯朝上,从零开始,我心飞翔。”或者说:“我以后要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了。”一位街道工委主管信访的干部说:“学习过以后觉得对于辖区群众有问题,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不管不问。”还有干部弄懂了:“周易和风水学不是‘迷信’两个字就能概括的。”

        坦率地说,这些知识从中专学校就能学到,何必大老远跑到名校去“充电”?更坦率一点说,到清华学习后才知道要尽可能帮助上访群众而不能不管不问的干部,至少在政策理论水平上不称职。

        百姓“被出学费”给有些同志去念名牌大学,当然希望从这些人的学习中得到“间接好处”。你说充了电,结果充的是不给力的“低压电”,或者压根就没充进去,自己倒是镀了一层金,体面地回来,那就是忽悠。

        一个县级市的科长们就要到清华“充电”,那级别再高的干部岂不只能去“火星大学”读“火星文”?

        (《深圳特区报》1.29 邓辉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