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住宅产业化面临瓶颈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10日   01 版)

        2011年春节将至的时候,北京市房山区的中粮万科长阳半岛四期项目开盘,仅半天就卖光全部848套期房。

        与其他住宅小区不同,长阳半岛是北京市第一个因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而获得3%面积政策奖励的住宅项目。也就是说,开发商可以在原规划基础上多修3%的建筑面积来出售。

        所谓住宅产业化,又称住宅工业化,大体上是指在房屋建造过程中采用工业化模式,大量使用预制件,即主要构件均在工厂生产,然后到建筑工地搭建组装,“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由于住宅产业化被认为可以大幅减少建筑周期、节约建筑材料消耗、降低人工成本等,很多人将其归为“低碳”建筑模式。

        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业界认为是住宅产业化有实质进展的一年。北京、深圳、兰州等地纷纷出台关于住宅建筑行业节能和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文件。然而,由于我国住宅产业化尚未形成规模等因素,它的发展遇到诸多瓶颈。

        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同济大学教授许鹏说,美国独栋住宅的工业化程度最高,所有部件都在工厂流水线上完成,连地毯都铺好,用车从工厂吊装过来,一天就可以盖起一栋房子。与美国有很多低矮的木结构住宅不同,中国的商业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在工厂生产的部件有限,加上重量、体积等因素难以长途运输,生产车间只能设在离工地不远的地方。而且,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长阳半岛的预制化率仅为50%。

        对于住宅产业化的标准和内涵,国内房地产业界也尚未形成共识。但中国一些企业却已经热衷于给那些先天不足的项目贴上“低碳”的标签。许鹏教授针对某个工业化住宅的研究显示,工业化住宅与同一个开发商的非工业化住宅相比,施工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值仅约7%;至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采暖和空调等运行环节,该工业化住宅可能并不比传统建筑更加低碳。

        (《新世纪周刊》2011年第5期 崔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