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长江沿线进入新一轮经济开发热,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出现了一种冷热不均、严重失衡的混乱现象。
位于武汉东郊长江南岸的白浒山外贸码头,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第一座外贸专用深水码头,共有两个泊位,岸线长700多米。该码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以来,吞吐量一直没有达到60万吨散杂货年设计能力,长期“吃不饱”。近年来,为了寻找出路,码头的部分仓库、泊位被租赁给中石油,改做成品油储存和运输业务。尽管“吃不饱”,但按照规划,白浒山港下一步将进行扩建,新建2个码头,达到30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彭智敏表示,缺乏配套和产业支撑,扩建后的白浒山港仍可能重蹈“晒太阳”覆辙。
除了码头“占地”,近年来造船业也开始大量抢占岸线资源。在江苏仪征市,12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就有大小28家船厂,平均不到500米就有一家。
据记者调查,现行我国的岸线使用采取的是项目申报制度,审批时,岸线资源是随项目无偿提供的,因此,申报单位多占少用、囤积浪费岸线的例子屡见不鲜。据业内人士反映,现在造船项目在县一级的审批随意性大,往往是书记、县(市)长一句话就批了,有的船厂没有经过岸线专项审批就开始建设了。
由于岸线资源使用的无偿化,近年来,一些国际资本通过投资我国港口建设和经营,也开始抢占岸线资源。
长江水利委员会江务局副局长王威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长江防洪、河势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巨大投入,现行的无偿获取岸线开发利用权的状况与其极不相适应。有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岸线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岸线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经济参考报》1.21 徐旭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