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1月27日 星期四

    跨国领养黑幕惊人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27日   07 版)

        尼泊尔禁止流浪儿童被跨国领养

        大多数穷国经济力量有限,很难给孤儿的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较低,愿组建“联合国家庭”的父母为数不少。这使得跨国领养现象日趋增多。

        对被领养的孤儿来说,到一个异国新家通常也意味着更好的未来。但对外国家庭领养本国儿童,尼泊尔等国近期的态度却是趋于谨慎。尼泊尔明令禁止该国流浪儿童被跨国领养,因为跨国领养已在该国酿成多起悲剧,不少小孩被当成孤儿带走,让他们的父母苦苦寻觅,在国内造成巨大压力。

        跨国领养弊端多

        各穷国谨慎对待跨国领养,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背后的黑幕太多。

        海地地震后,联合国曾公开呼吁,不鼓励立即进行跨国领养。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呼吁民众理性对待海地震后余孤,不要盲目领养。理由之一是担心海地灾后领养的审批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另外,也是要防止给国际儿童贸易以机会。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执行总监约翰·费弗认为,全球婴儿贸易存在统一市场。想领养孩子的家庭会支付大笔金钱给政府、领养局和律师,希望可以合法领养到适合的小孩。市场的巨大诱惑力让有心人肆无忌惮地寻找“货源”以牟利。约翰·费弗说:“危地马拉是全球最大的婴儿供应国之一,在该国肮脏的内战中,至少有333名儿童被军方拐卖、绑架到国外,有的甚至是通过杀害婴儿的亲生父母,将婴儿抢走送入政府运作的孤儿院,再转手送往国外‘领养’。”

        跨国领养为人诟病之处还有,一些孩子被领养后的生活也让人揪心。小孩在新家庭中受虐待,被当成赚钱工具的案例屡见不鲜。被领养的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大后被领养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缺失。另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他们也常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危机。

        (《青年参考》1.21 黄杨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