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既高于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的实际增速,也高于10.3%的GDP年增速。
这种情况上一次出现,是在27年前,即1981~1983年间,那是农村改革初期硕果累累的年代。
对于这一27年来首次出现的变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的解读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结束,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成本型通胀开始显现。
祝宝良判断,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未来五年可能是中国物价涨幅比较高的时期。“‘十二五’期间物价涨幅可能达到4%甚至更高,而经济增速会下降到9%左右。”可以相比较的是,“十一五”时期,GDP是11%左右,物价是3%左右。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变动。祝宝良认为,过去物价上涨,往往是经济高速增长,产生需求推动型通胀。而现在的趋势是物价涨幅上升、经济增速下降,这就是由于工资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对付新的通胀形势,紧缩政策毫无效果。”祝宝良说,唯一的办法是提升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更多地采用机器来代替人工,同时那些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进行升级。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居民消费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也涉及到整个宏观调控的转型。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大幅减税以增加居民收入,而不是大量增加项目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1.21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