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这个规定比过去更加严格。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
在当前车改进行的过程中,如何遏制公车成特权车是改革的一大难点。
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的驾驶风格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治理。记者此前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这无疑也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但是相关部门更要意识到,公务车的“特权马甲”往往有很多种,尤其是民用号段中的某些“特权号段”,更容易因为官商混用导致特权泛滥、“李鬼”横行,下一阶段亟待有关部门严加监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务车在维修环节出现的维修材料投标报价缺乏执行约束力、部分维修材料利润空间偏大等新漏洞。这就需要公车改革和监督贯穿公车使用全流程,避免公车维修成为唐僧肉。
此外,按照有关部门1999年出台的文件,高档公务车采购的上限是3.0升排量和45万元车价。但十几年过去,国内车价与文件出台时相比下降了很多,因此,高档公务车的采购上限价实际上有很大的下调空间。而结合当前节能减排的背景,对自主品牌小排量环保车型和新能源汽车在采购上予以优先考虑,应当是新的公车采购标准调整的核心方向。
此次进行的公车改革,不但需要出台各项严格的制度保障落实,还需要在车改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步健全各项监督、听证机制。未来,还要在落实环节狠抓不放,绝不能让执行环节的变通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破坏落实效果。
(《北京晨报》2011.1.4 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