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岁的王强在媒体工作。近来,他常感到心脏跳得很快,到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心脏早搏。可医生却告诉他:“没事,不用管它。”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蔺慕慧介绍,像王强这样偶然发现有早搏的人生活中很常见。成年人几乎都发生过心脏早搏,发现早搏并不意味着患有心脏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
早搏的原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功能性早搏多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引起,在吸烟、喝酒、喝浓茶、腹胀、消化不良、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后均可出现,一些药物也可引起,待引发原因一消除,早搏可自行消失;而器质性早搏则是心脏已有病变(如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对于功能性早搏,如果自觉症状不明显,应该着重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无需治疗。专家特别提醒,早搏患者吃药带来的问题,比早搏本身的危害还要大。有医生这样的比喻,功能性早搏,是心脏内“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主张以“教育”为主,尽量避免用强制性的手段(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制服,以免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受到更大伤害。
(《羊城晚报》2011.1.5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