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民心工程。“新农合”基金也被称作是农民的“救命钱”。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农民和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多种虚假方式套取、诈骗“新农合”基金,令人担忧。
非法套骗“新农合”
今年4月,广西南宁人苏某找到邻村农民陈某,称“想报销一些医疗费用”。在许诺付给几千元好处费后,苏某拿到了陈某的“新农合”医疗证和户口本,几天后,陈某从苏某2万多元的住院医疗费中分得4000元,余下金额全部归苏某自己。
吉林省德惠市村民刘某拿走不少村民“新农合”医疗证后,到定点医院购买药物,总费用达1.4万元,刘某购得药品后送到其亲属开设的诊所出售,从中赚取市场差价。
“暗度陈仓”靠造假
“新农合”报销补偿的最核心依据需要有效发票、住院证明、住院费用清单、自费药清单、转诊证明等资料。于是,一些票据制假售假开始在北京一些大医院门口出现,“出售医疗票据就像卖雪糕一样平常,花上三五百元就能买到上万元成套发票,包括完整病历。”售假者称,“是通过关系从医院内部开出来的,绝对可靠。”可见,医疗机构也成为漏洞之一。
而由于报销制度不完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假发票、大处方等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补偿,“救命钱”无疑开始大量流入医院。
信息畅通才治本
如何让7.59亿农民从总额达944.35亿元的“新农合”基金中受益?首先要让参合农民意识到“新农合”基金是自己的“救命钱”,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其次要加强医疗系统建设,对报销流程进行联网监控。
(《新华每日电讯》12.13 吴小康 郎秋红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