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有多少持有智能手机的人正身处纽约肯尼迪机场4号航站楼吗?或者多少人在排队购买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的门票?有多少人在浏览街对面的鞋店?一家名为Navizon的公司出售一款设备,可以在既定范围内跟踪每款连接无线网络的手机。只需把设备连入壁装电源插座,就可以实时监控。因为我们知道,美国60%的人现在都有一款智能手机,而只需要几个月的数据,你几乎就可以知道特定数量的人们,尤其是你所监视的那些,某天或每周的某个时段身处什么位置。如果这个设备持续连入数十年,你就可以非常合理地推测,某天某时某地,会聚集多少人。此类信息,大型手机公司,比如威瑞森和AT&T,可以说唾手可得。你带着手机到处走,你的位置信息就交给了手机公司。AT&T和威瑞森将手机身份认证信息,卖给城市规划者、商人或其他人。威瑞森甚至说,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因特定事件而聚集的人口分析库,比如观看摇滚音乐会或体育赛事的体育场。
Navson也掌握这样的能力,只不过把小小的设备交到个体手中。公司创始人兼CEO希瑞尔·胡锐在营销中称这款设备可以给企业家们提供定位规划信息。但是,该设备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其评估依据是智能手机的无线连接,因此相对偏向年轻人(18~25岁之间),他们显然比65岁以上的老人更可能拥有一款智能手机。高收入人群也多于低收入人群。但是,当前的智能手机用户人群或许与未来趋势还是有所差别。
Navizon的数据分析系统不会透露设备使用者的名字(除非他们选择加入Navizon好友圈),但是它可以识别每个人的手机。当然,为了确认使用情况,Navizon非得如此。如果某个人每天几乎按照同样的模式生活,上班下班,去商店(或酒吧),差不多时间回到家,那么追踪手机和跟踪本人的差别就不大了。MIT研究员们,叶夫·亚历山大·蒙托亚、凯撒·A.伊达尔戈、米歇尔·维尔叶森和鲁汶天主教大学的文森特·布隆德尔收集了相当于150万用户的匿名GPS定位和手机记录信息,就好像威瑞森和AT&T公司卖给合伙人的数据一样,可以推测出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聚集群众类型。该数据包括连入特定网络的手机信息记录。而研究者发现,对于95%的受试者,只需4个定位信息,就足以确定手机持有者是谁。
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会自主提交个人数据信息,只要他们在运用地理定位社交APP。脸谱网、推特和谷歌+都有"登录"设置,向社交网络中的人们汇报你的位置。而还有一些颇具创意的服务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和意图提供特定互动信息。
有一款叫作Sonar的APP可以定位房间里的VIP们;Banjo可以告诉你周围推特、脸谱网和Instagram用户的名字;还有一款开发于2009年的 Grindr服务,可以准确定位周围距离你最近的同性恋者,而他正想寻找一段长期或短期的恋情。
对那些对智能手机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来说,这些服务与其说提供价值,不如说产生麻烦。在餐厅就餐时,知道旁边桌子上的人的推特信息,有什么意义呢?充其量,这样的APP只会把你从真实生活体验中剥离开来。而最糟糕的问题在于,它会将你的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
但是,对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用户来说,登录设置和地理定位社交网络 APP,比如Foursquare,是智能手机的必备性能。18%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使用某种地理定位社交服务(2012年2月数据),一年间,这个数字增长了33%,并且以年轻用户为主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有7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会使用某种类型的地理定位服务,即便只是GPS。
此类APP可以改变用户感知周围环境并与之互动的方式,同时,周围环境中的人与他们互动的方式也会相应改变。
受众增加,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紧密相关,而我们对隐私的期待将发生巨大改变。这点无可避免。
穿戴式电脑,如果最终取代我们现在所知的手机,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我们想更多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Yelp上的人、Wikipedia贡献者、脸谱网好友们对他们所到达地点的意见如何。这就是未来主义者雅迈·卡西欧所谓的"增强实境"(Augmented Reality),而美国国防部称之为"态势感知"。这也是人之天性。如果我们的朋友、邻居、侄女侄子、儿子女儿都不由自主地下载了使用定位信息的APP,我们这些剩下的人也很难坚决抵制,即便是那些对隐私最为敏感的人们也无法置身事外。
我们首先把数据泄露给了朋友们。
通过智能手机意外泄露个人信息,对此,黑客、作家、天体物理学家阿拉斯代尔·阿伦有一个专门说法,叫做"数据泄露"(Data Leakage)。举个例子,有个叫作Path的APP,是更为智能、简洁、用户友好型的"脸谱网"。Path由曾任脸谱网高管的戴夫·莫兰推出,旨在让用户以数据方式记录世界上来来往往的一切。这是你的道路。这项服务的操作方式与脸谱网很相似,除了用户数控制在150个好友以内,因为有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所能维系的最大社交人数是150位。这些人可以持续订阅你的人生足迹。Path获得了天使投资基金的注资,受到艾什顿·库奇青睐;稍作修正之后,用户数一月间从1000人增长到30万人。如今,其用户已达1000万。
Path异军突起,是因为它实现了一种更为亲密的、真实的、安全可靠的经历分享,而脸谱网做不到,因为用户需要给老板、英文老师、婆婆等等特殊人物设置不同程度的隐私权限。相较而言,在Path上分享和发帖则更为随意和直接;事实证明,这似乎太过随意了。
不久前,一位名叫阿伦·杉毕的新加坡开发者发现,用户界面的简易化代价高昂。杉毕当时正在倒腾代码,突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我的整个通信录(包括名字、邮箱和电话号码)都以plist格式发送给了Path。我不记得曾经什么时候授权Path获取我的通信录,或者把全部内容分享给服务器,于是我创建了一个新Path,又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别无二致--我的通信录还是到了Path手中。"
公司掌握着大约30万用户的好友、家人、同事及其他练习者的详细信息,这个名录大概囊括了1000万人群。Path迅速向用户致歉,并更新软件。但是,从很多层面来说,损失已经造成。
大部分人在把Instagram、推特或脸谱网下载到手机时,已经意识到,至少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的个人信息面临一定风险。但是,他们大概不会主动将祖母的联系方式和其他个人隐私交到一家陌生的公司手中。目前,9%的美国人处在地理定位社交网络之下(计算依据是,18%的手机用户处于地理定位社交网络中,而50%以上的人口拥有一部智能手机),那么,数据泄露的影响面将远远超过智能手机用户群体。
(摘自《赤裸裸的未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版,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