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乐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

    阳江豆豉的美味之忆

    朱江 《 书摘 》( 2015年02月01日)

        粤菜讲究调味,无论茶楼酒家师傅烹制美食,抑或市民家庭烹饪,除了常用的调味品油盐酱醋,还时常备有豆豉、蚝油、麻油等等。

        豉汁调味可使肉质松化,能带出肉类和瓜菜的鲜香,入嘴落肚余味绵长,豉汁菜式早已是粤菜佳肴中的一个重要系列。往昔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家厨房里总有一样少不得的调味品--阳江豆豉。炆五花肉,炒肉片,炒花蛤,蒸排骨,蒸鱼头......大凡肉类菜式,烧红油锅后,很多时候都只放鲜开的豆豉汁,以至传统的老抽、生抽或味精时时退居二线。

        豉汁入菜,家庭成员个个喜欢,甚至可称有点儿吃上了瘾。豉汁笋片、豉汁豆角(黄芽白、豆腐、凉瓜、青椒、苦麦菜)等等,都是我家餐桌上的常见菜肴。落豉汁调味是老奶奶掌勺时代就开始的习惯。后来到了父母掌勺,嫌开豉汁麻烦,比不上倒酱油来得方便,才渐渐由老抽、生抽和蚝油这些原来的备用料唱了主角。

        据家里人说,阳江豆豉能和百味,既能给菜肴增香添色,又能刺激食欲,只要放进少许,就能使食品别有一番风味。阳江豆豉的原材料颇有地方特色,正宗的都是阳江地区漠阳江沿岸所产的黑豆,皮薄肉多,颗粒适中,成熟时皮色乌黑油润。以占法泡制,生晒后再放在大瓮中发酵,最终豉肉松化,散发出阵阵独特的浓烈豉香,入口鲜美。虽然同是黑豆,处处均有出产,但制作上品豆豉,天下只此一处,非阳江地区品种莫属,阳江豆豉很早便已是响当当的广东特产。

        当年看老奶奶入厨炒菜开豉汁,童年脑海中留下过很深的印象。从灶头边的豆豉瓶中倒出四五颗上碟,加两匙羹清水,泡软后用手指捏碎按烂,便可拿来腌肉,有时径直倒进热锅中炒菜,简简单单一看就会。不过,她常用的全都是正宗的阳江豆豉,棕褐色或者好像表面带有白毛很丑怪的那一种。有时用完了,聊胜于无,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买来乌黑油亮很漂亮的那种,价格较便宜,普通品牌而已,但分量就不是四五颗了,几乎要放上一把才够味道。这一点不由你不信,阳江豆豉真是此中"一枝独秀"的佼佼者。

        以前许多广府食家还都熟知好几款著名的豆豉秘肴,如"豉汁五花肉"和"豉汁炒河粉"。还有一味"豆豉炒豆豉"  (净炒豆豉),但这非得买到一种"阳江淡豆豉"的品种不可。我记得小时候还曾吃过一种"糖汁炒豆豉"的小食,简直称得上唇齿留香。以前也有过几次到阳江地区出差,在上档次的一家本地风味饭店,专门找老师傅一打听,才知道果真有"净炒豆豉"这一菜牌之外的特色菜肴。于是央求炒了半斤一碟上桌,师傅另加了一些切碎的咸酸菜拌和,专门摆上几只匙羹让大家"勺起",并非用筷子逐粒夹。这道豆豉菜炒得很香,即使满满一羹落肚却一点也不咸,食到个个"舔舔嘴"。

        (摘自《老广州,旧时光》,花城出版社2014年8月版,定价:2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