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域外西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4年11月01日 星期六

    建造年近百岁的“报纸屋”

    雨宫萤 《 书摘 》( 2014年11月01日)

        在这个数码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纸质媒体的衰落似乎难以避免。连《纽约时报》都已经计划完全放弃印刷纸质版,报纸的消亡已是可预见的未来。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过期报纸还有什么用?垫饭盒,还是撑桌脚?

        事实上,过期报纸还有别的用途,只不过这种用途鲜为人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幢完全由废旧报纸建造的“报纸屋”已然矗立了92年。一张张报纸被巧手的主人埃利斯·斯滕曼黏合、拼贴,从外墙、房梁到屋里的家具,全是报纸做成的。92年来,“报纸屋”历经风霜雨雪,仍然牢不可摧,相较砖瓦木石材质的房屋,它的耐用性和牢固性毫不逊色。

        严格说来,埃利斯·斯滕曼不是美国人,而是瑞典移民,一位发明家。他曾经发明过一种制造回形针的机器,经年累月与纸打交道的经验令他对纸张着迷不已。最初,他只想把废旧报纸当作建筑材料,以测试纸张的绝缘性。没想到,纸张的建筑效果好得出乎意料。1922年,埃利斯决定在新的国度为自己建造一幢新房,报纸自然成了他的最佳建材。

        邻居和朋友们都对埃利斯的奇思妙想赞叹不已,他们纷纷捐出自家的废报纸,埃利斯有了用之不竭的原材料。乍看上去,这幢房子和所有木制房子别无二致。事实上,整幢房子只有房顶、框架和地板是由木板制成的,而其余部分——包括家具——都是由报纸做成的。为了让这幢房子尽可能地环保并维持原生态,埃利斯还发明了一种用苹果皮、水和面粉调和而成的黏合剂,这种黏合剂能把报纸黏合得天衣无缝。埃利斯耐心地将一张张废报纸平展开来,卷成筒状,再逐层压在一起,涂上胶水,砌成厚度达1英寸的墙体,显得既坚固又牢靠。考虑到报纸不防水,埃利斯还特意在外层涂上了防水的亮光漆,确保万无一失。

        “报纸屋”初具规模之后,埃利斯打算住进去。他索性将实验主义精神发挥到底,又用报纸做了桌椅、窗台、灯具等家具,甚至还有一架钢琴!1924年,这儿已经变成了一座既温馨又结实的避暑山庄。埃利斯兴高采烈地在里面住了6年。1930年搬出这座“报纸屋”之后,他还是十分喜欢到这儿来避暑,因为纸张的特性令整幢房子相当凉爽。

        或许连埃利斯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报纸屋”在近一个世纪之后仍完好无损,起初为了让房子更长久耐用,他曾打算在外墙之外加装一层防护板,但后来为了测试房屋的寿命,他放弃了这一想法。时至今日,除了房屋外墙的报纸有些已经泛黄脱落,其余部件都完好无损,坚固一如往昔。

        如今,埃利斯已经离世,“报纸屋”却依然健在,看守它的人变成了埃利斯的侄孙女埃德娜·博杜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埃德娜负责接待游客,讲解这幢神奇房屋的历史。主流媒体也竞相报道,将埃利斯封为“环保房屋第一人”,把他的“报纸屋”称为“低碳先锋的杰作”。不过,埃德娜并不认可这些过于高调的评价。她并不清楚埃利斯为何会突发奇想,但“也许仅仅是因为便宜,废报纸不值钱,所以大家都愿意给他”。

        还是听听埃利斯自己的说法吧。他生前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曾亲口说过:“我讨厌那些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浏览完报纸就随手一丢的人。”和埃利斯一样善于利用废旧物品的还有俄罗斯老妇奥列格·奎恩,她花了6个月时间收集了5000个牛奶瓶和啤酒瓶,然后搭配木头和混凝土,砌成墙壁,一幢坚实、低碳又带着童话色彩的“玻璃屋”由此诞生。

        随手丢弃报纸和啤酒瓶的人,如今有增无减;花费成千上万的金钱建造房屋的人,也仍然比比皆是。埃利斯造价低廉的“报纸屋”矗立了92年,奥列格的“玻璃屋”也舒适牢靠。反观著名的“楼脆脆”、“楼歪歪”和随处可见的“问题楼盘”,我们应该对消费主义提出质疑:贵的就是好的吗?

        (摘自《异人志:他们还能这样活》,新星出版社2014年7月版,定价:4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