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思想·观点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4年11月01日 星期六

    专业主义

    吴伯凡 梁冬 《 书摘 》( 2014年11月01日)

        电影《入殓师》中,男主角小林大悟原来是一个大提琴师,后来所在的乐团解散了,失业后,他成为一名入殓师。

        入殓师这份工作,无论是别人还是小林本人,都会本能地拒绝。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人如何从抵制这份工作到投入,最后做到出神入化、行云流水,甚至做出美感的一个过程。电影的结尾,小林在给一位逝者擦身体、换衣服、化妆。整个过程甚至不能用井井有条来形容,它有一种美感,就像一种表演。电影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当他给一位逝者化完妆以后,逝者的老伴和孙子都过来亲他,他们刚开始是恐惧的,可最后,家里人都觉得他只是安详地睡着了。

        在电影中,入殓师和逝者之间不是一种漠然的关系,不是一种主体和客体之间冰冷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对万物灵性的尊重精神,并不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有的。日本文化只是把我们文化中一些很优秀的东西吸收过去、发扬光大了,而我们却把它丢弃了。《庄子》里就曾写到许多大师,并不是吟诗作画的,而是给牛剥皮的、做车轮的、粘知了的。庄子讲这样的故事,他是想说,任何一件事,都能通过纯粹的技艺上升到道的境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彩绝伦,不只是一件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被喜乐的心情所引导的,心血注入正在做的这件工作上,做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摘自《无畏》,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