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讲义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蒋硕 《 书摘 》( 2013年12月01日)

        (阅读提要:化上浓妆,穿着白衫、红裙、红制服,连腿毛都刮了,穿上了黑丝网袜!英国维珍航空老板、62岁的理查·布兰森爵士在伦敦飞往吉隆坡的亚航航班上当了一回空姐。原来,他与亚航老板打赌,看谁的F1车队能在2010赛季压过对方,结果他输了。遵守契约精神,愿赌服输。)

        如果不随波逐流、拘泥常规,会有哪些活法?如果在自我观照与持续的自省中,发现值得珍视的基因、真心渴求的梦想,该如何勾勒不辜负的人生?如果真能接受改变,认知、情绪、方法都得以优化,是否会有更美好的体验?

        世上真有另一个我,比我精彩。

        有 趣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转眼王小波已离世16年。他这样的人,想来并不稀罕身后哀荣,但我庆幸那时人们终于发现了他,在脑海与纸上恣意驰骋的他,有趣的他。    

        他说:“小说应该追求有趣。”后面有没有“人生也是如此”呢?太俗气了,是我自己接的吧。他又说“一辈子很长,要跟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我也一直将“有趣”作为对人的最高评价,可惜,不多人懂。我相信即使困窘寂寞,仍可不做无聊生活的俘虏,这是王小波对我的影响。评论界的一系列神化,和另一部分人的激烈批驳,其实都有点无稽,王小波就是一个人而已,“有趣”大概是他最重要的特质。一个普通人能拥有这种特质,是极其幸运的事。

        有趣,是了解自己的天赋,纯真地使用它,心无旁骛的快乐与信任。

        有趣,是熟知并尊重规则,一边认真生活,一边开着智慧的玩笑。

        有趣,是相信自己经历和拥有的绝非世界的全部,愿意不断打开视野,在改变中丰盛。

        有趣,是驾驭。    

        有趣,是宽容。    

        有趣,是珍惜人生的趣味,不用恶俗的方式曲解它。

        最后这条尤其重要。我非常害怕自诩“有品位”及“幽默”的人,他们赋予自己那样的顶戴,也就与真实朴素的趣味绝缘。而我认识的那些有趣的人,无论生活在社会的哪个层面,即使也被羁绊、被淹没,总能找到安放自己的方法。

        喜欢一则新闻:维珍航空的奇葩老板理查德·布兰森和亚洲航空的老总托尼·费尔南德斯打赌,谁的Fl车队排名靠后,谁就去对方航班穿女装当空姐。最终两支车队都得了零分,但布兰森因总排名稍逊而惜败。这位身家42亿美元的富豪愿赌服输,履约登上亚洲航空由伦敦飞往吉隆坡的航班。这一航班最便宜的机票价位为4500英镑(似乎是),全部收入用于慈善事业。新闻配图中,布兰森身穿红色短裙套装,当众剃除腿毛,满脸恶趣味表情为乘客提供着服务,费尔南德斯则全程陪同。

        有人斥骂“有钱人真TM无聊”。而我的意见是:“有钱人应该有趣。”不管布兰森是不是有点表演型人格,但他的行为不曾妨碍任何人,除了支持慈善,还为枯燥的新闻版面平添一笔欢乐多。若深入点观察,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背景与思考,比如费尔南德斯曾为布兰森打工,两人长久的友谊折射出什么样的人际理念;比如亚洲航空的廉价策略与维珍的精致服务如何互补,行业如何共生共荣;比如维珍车队与莲花车队为何屡战屡败却乐此不疲,真正的“上流圈子”是基于什么构筑;比如这些富豪总能想到慈善事业,却并不一本正经慷慨激昂。

        我说“有钱人应该有趣”,是因为他们更具有推动力与示范性。“有钱人”因为对某些资源的从容掌控,确实可以更轻松地表现自我,同时他们也向世界提示了另一种玩法、另一种活法,这值得敬佩而不是给出恶评。“有趣”也不是他们的特权,我们再普通,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保有某项与谋生无关的兴趣或特长;通过某种持续的学习优化专注力与感受力;借由兴趣与学习的脉络,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人、哪些地方存在着此前不知道的联结;在与现实利益无关甚至不需付费的情趣中缓解对自己的苛刻要求……以及,相信宇宙中的人生不止一种,更不止自己这一种。

        立即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并不可能,但追求有趣,是对的。

        自 处

        说到与自己相处,很多人不会。自己,这个与生俱来、陪伴至死的伴侣十分难搞,我们常常弄不懂它,也不愿和它单独呆着。

        但,也有很多善于自处的人,他们往往也是有趣的人、具有内在驱动的人。弗吉尼亚·萨提亚就是其中翘楚。作为第一代家庭治疗师,她深信人们有继续成长、改变、获得新生的能力,希望借助个体与家庭的成长,实现“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其中首要的“内在和谐”也即“对自己一致”,就是需要通过自处而完成的。

        我所理解的自处,不只是“与身体的对话”的行为,而是仍与世界有所关联:

        首先,自处意味着可以妥当地安置自己。我们要在这世界有立足之地,营造出令自己安全、舒适、符合期待的环境,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能完成这一点的人,才称得上独立个体。    

        其次,自处是对自己的发现、理解与尊重。在自己面对自己的安静、透明的时间里,我们得以从各种角色人格中还原出清晰真实的自我,完成必要的整理、总结与评价,做出增减。同时,我们剖析与抚慰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趋于平和安定,以便与世界进行更好的联结。

        以及,自处是一种享受。之前看过一则新闻,一名被老师排挤独自坐在后排角落的小学生,耗时一年挖穿了教室墙壁。那个洞代表着多深的孤独,每想及此,我倒宁可那孩子在桌下玩玩五子棋或看看推理小说。人们应该至少培养一种可供“一个人玩”的兴趣,会令一生受益。

        享受自处的人,从来都不孤独。你对了,世界才对。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摘自《世界是对的,你也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定价:2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