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书评·闻香识书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

    正直清白的回忆

    《 书摘 》( 2013年11月01日)

        Google地图有一项特别出色的创新功能,叫做“街景”。不同于地图模式甚至卫星模式那种从高空向下俯视的上帝视角,街景功能则是用Google特制的设备拍摄制作而成,神奇般地仿佛将你“置身”于你点击的那个位置上,你所见的是站在实地才能看到的360度全景,不再是简单的直线方块代表着道路建筑,车流不息的街道、繁花似锦的花园、矗立的高山或者高楼,一切尽在眼前。身临其境这个成语,仿佛就是为了这个功能才发明出来的广告词。?

        《费正清的中国回忆录》就是一本像Google街景一样的书。它不是用Google的那种技术方式实现出来的,而是完全用肉身人力——也就是费正清本人多年的经历和记忆,将我们置身在那个时代的那个中国,在某个时刻的某个地点,用文字把他的感官都借给我们,让我们可以透过他的双眼、两耳、鼻子甚至皮肤,去感受那个历史洪流中的声色气味、冷暖炎凉。

        这类题材的书,绝不止费正清的回忆录这一本。无论是去大型书店,还是在网上搜索,都能找到浩如烟海的史实资料、回忆传记,很多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我相信,这本书绝不会淹没在这些文山书海中,反而会出类拔萃大放光彩。?

        关于那个年代的很多书籍,有的只是空洞的宏观指点,讲的都是战局、形势、阴谋、政治、国际等等空泛的“大”话,有的就只是具体某个人的生离死别、坎坷命运。这是因为当时的国人,或生存维艰、困顿于柴米油盐,或壮志难酬、苦恼于家国衰败,记录下来的文字往往饱含生活之苦、乱世之怒,满含诸多情绪,又或者加入某个组织团体,言辞充斥太多利益。虽然这些书也能提供别样的视角,但只值得一览,不值得再读。

        费氏的回忆录完全不一样。

        费正清是当时战场之外且在中国拥有一定特权的美国人,没有生活之忧,没有性命之危,没有派系之争,特别是早先几年,他来到中国是为了做研究,而不是一个立场鲜明的政治家或者军人,纯粹是一个第三方学者的身份,这是难得而可贵的观察视角。? 

        他的文字不但有珍贵的客观和理性,更有与国人不同的细致和洞察。当时的很多风俗制度惯例文化,国人对其早就习以为常,未必加以关注记录。而作为一名外国人,费正清对一切他所不了解的异域风情、思维差别都充满了致密的好奇心。他仿佛带着一台高清3D摄影机,不时环顾四周,不时长焦微距。事无巨细,但凡亲见,都观察得格外仔细,记录得尤其细致。

        我有理由相信,这本书绝对不是多年以后费正清先生一一凭空回忆出来的。他一定有勤记日记的良好习惯,然后从中整理编辑。事实上,书中不仅仅包含有私人日记,他还大量引用当时所看到的报纸新闻,所收发的文件书信,每一篇都标记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你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当时不同的人对于中国命运的真正想法和真实行动,以及他们后来观点的变化过程。因为有这些当时的文字佐证,所以书中不会有刻意曲解的美化或者抹黑,也没有华而不实的事后诸葛智慧。

        费正清先生从1929年开始下定决心研究中国,并且在1932年就真正来到了这里。那时正是日本侵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这个文明古国内忧外患,旧制度留下的腐朽和新势力革命的混乱,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人们的意志和精神。尤其是他进入中国的1932年,又是日本对上海不宣而战的那一年,费正清亲眼所见日本驱逐舰在炮轰吴淞炮台。飓风起于青萍之末,在全面战争之前就进入中国,能够观察到更多局内局外的细微纤毫。可以说,他没有错过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历史时刻。他亲历了这一切。?

        在中国的最初几年,费正清也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局限的一地,而是尽可能地四处游历,他到过北京上海,到过河南山西,到过南京杭州昆明重庆。尽管他不可能真正走遍辽阔的中国大地,但他还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带来的特权,争取一切机会去见识中国的方方面面。他见识了中国的大学和百家争鸣的学术界,他游览了名胜古迹看到命运多舛的国宝文物,他去商店购买物品看中国人讨价还价,他来到工厂参观工人悲惨的生活状况……到了二战乃至战后,凭借美国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他接触到更多影响二战格局的各方人物,和他们对话,和他们共事。??

        他改变不了很多事,但却始终忠实地记录着,感慨着。

        费正清和中国的缘分并不止于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格局,中美分属不同的势力。研究中国的他也在美国经历了令人恐慌的麦卡锡时代。也许他曾预见到,也许他从来没有预料到,他还能再踏上熟悉的中国的土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中国人自然没有忘记费正清这样的老朋友。已经成为美国“中国问题”权威专家的费正清,这次不再是怀着研究的目的而来,而是像旅游一样见见从前的朋友们,带着不一样的心情,他重新观察起这个国家近年来的变化。

        这本美国人笔下的中国回忆录,由于政治立场、文化差异等诸多原因,还是带有很多敏感内容的。我曾问过出版社是否有删节,因为在我看来,如若因为观念相左就“大刀阔斧”,一则未免太为可惜,二则也改变了这本自传的写作初衷。所幸,这本书并无删节。而看完全书的我也相信这一点,书中提到很多和我们相左的看法时,依然毫不避讳一针见血,更可见它作为史料的可贵以及出版此书的中信出版社的用心和诚意。而这本回忆录,也正如梁思成给费正清取名的寓意那样,是一本正直清白的回忆录。

        (摘自豆瓣·读书)

        书名:《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作者:[美] 费正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定价:68.00元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