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礼
每当清明节至,各地民众依各地风俗祭扫祖先,除传统祭奠黄帝陵,其他各种公祭活动也一年比一年热闹、红火。黄帝故里近年大张旗鼓地祭黄帝,礼仪小姐穿得紧绷绷的,满面笑容捧着一根棒子一样粗大的香给领导和嘉宾,据说这种香要上千元一炷。此外,孔子故里祭孔子、老子故里祭老子、关羽故里祭关羽、诸葛亮的故里在南阳还是在襄樊,至今争论不休,想必两地都争着祭奠,礼多人不怪,祭多鬼亦喜……总之,一下子,中国人似乎将能想起来的先贤祖宗,全都想起来了,一下子都开始祭奠了,而且还都是公家行为,即公祭。公祭行为的意义非常大,从公权力或者国家的角度,正式给那些享受祭祀的祖宗先贤以正式的文化和精神地位——这话想起来有些滑稽:先贤祖宗还要后辈给予正式承认和确立,这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诡谲。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私祭、公祭都是好事儿,“祭如在”,心里有被祭奠追怀的人。问题是有些公祭和私祭,由于长期缺乏祭祀礼仪文化依据的梳理,更是掩饰不了祭祀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性操作,使整个活动显得很作秀。“祭祀不可不诚”,那些旨在祭祀搭台的所谓公祭,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一个“诚”。
祭祀有祭祀之礼,依礼而祭,才是真正的祭。“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是用来节制即管理人的行为的,对于祭祀来说,礼仪的节制,作用在于“损有余以补不足”,具体地说,比如你不能以为你不差钱,能烧得起多大多粗的香才是祭祀隆重,浪费铺张恰恰是无礼没文化,侮辱祖先,在古代有僭越之罚管束;你也不能因为你买不起香而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先,你没钱买香,但你的心到了,燃起了袅袅不绝的心香。经过节制的人的行为,看上去很美,像被文饰一样美,所以叫文化。清明祭祀,是很美的文化。缺了“诚”,即不美。有了“诚”,就不在乎谁上头一炷香,谁上的香多少,那都是功利思维,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噱头,对祭祀来说,无意义。
古人祭祀、扫墓,在形式上极其变通,反倒是后代人很拘谨。古人所谓祭墓,有扫墓、式墓之分。扫墓又分“哭墓”与“展墓”:前者为离乡外出,时间长,路途遥,恐怕不能按时祭祀照顾祖先的坟茔,所以要哭别,后者为返乡回家祭祀祖先,告慰先人,不哭。但是,有的人身份特殊,时间紧迫或由于别的情况所限制,不能亲自到祖先坟茔前祭拜,怎么办?古人认为,乘车赶路,站在车前的横木即“式(轼)”前,远远地、怀着诚意望着祖先坟茔的方向,也是如礼的祭祀。所以说,研究古代礼仪会发现:古人的思想有时候比现代人还解放。但是,礼在古代的执行,也是由于世俗的功利性操作,往往会越执行越拘谨,所以,总会有一些时代,还原礼文化的本质,给拘谨走形的礼松身。
祭祀依礼而行,礼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恰恰是对人的解放。国内研究礼仪文化的学者专家,至今头痛的是:想制定一套适合现代人的礼仪,很困难,因为文化断裂得太厉害,难以衔接。好在古人早有话:“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礼的核心就是“毋不敬”,没有“诚”,哪儿有“敬”?必先忏悔,然后有“诚”。
反正,公祭依据祭祀搭台,经济唱戏,是不敬不诚的。
婚礼:旧式有礼 新式有戏
旧式婚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即礼乐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流行的新式婚礼,形式内容无论其如何变花样儿,如何所谓创意,终因其没有文化根据,把人生重大的典仪,弄成了一场滑稽戏。
而旧式婚礼,哪怕是旧式婚礼的遗风,都能体现“礼”的文化价值。
先说其迎娶:纳彩之后,请期迎娶,两家派媒人早早就合日子,合好日子,即不能轻易更改。如茶订——古人的经验和认知,以为茶树落土,即不能移栽他处,移则必死,故订婚以及合定婚礼的日子,不能更改,故名茶订。南方人婚礼上公婆“饮新抱茶”,应该与此有关。但是,民间人多不知此礼的来处和意义。
女家准备待嫁女子的嫁妆、男家准备里外三新被褥等,所有针线活,需要村中四位姓氏不同、身体健康,有儿有女、父母健在的“全和人”共同完成。
女子离家,先在房中被梳头、扶女的两位女傧相说得哭了,这才红着眼睛,有的还掉着眼泪离家,离家前在祖宗牌位前行礼告辞。行礼时,在施礼的地方铺上红毯或红布,即脚不沾地。行完礼,即由娘家父兄将女子背起,一般都是搀扶着走出家门,在门槛处又铺红毯或红布,意谓不带走娘家的一点土,不带走娘家的福气。传说清代状元、韩城人王杰,其母出嫁前给祖宗施礼辞行,拜毕即手抓前襟,仿佛用前襟撩着什么东西,不肯放手。娘家人再让她放手她都不放,双手死死地抓住前襟,掰都掰不开。亲友中有人开明,说算了,时辰不早了,让娃赶紧上轿吧。就这样,该女嫁给了王家,生下王杰,后来中了状元。她的娘家世代读书,而婆家是个普通人家,其子能中状元,人都说是她把娘家的风脉从祖宗牌位前一把抓走了。
婚宴,女方家人作为新亲,今天优先坐席。新郎要给新娘家的每位送亲者看酒。看酒,即只敬客人,自己不喝。新郎看酒,只女性长辈给礼物,礼物是规定好的,一张手帕,手帕刚从长辈手中给到新郎手中,即被围绕着新郎和陪客傧相的年轻人抢走,沾沾喜气,整个过程是个好玩的游戏,气氛相当热烈。有的女长辈还会和新郎开玩笑,有意难为新郎,这样的过程是个彼此熟悉的过程,气氛也很热闹,很显一个人的个性与修养。
这都是从前的老例儿,老例儿每一样都实用,没有一项是空洞的、虚妄的、无意义的,都是有目的的,节之以礼,施之以仪,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典雅。其目的,无一不是让人作为一个人,因为结婚而成为一个能负责任的、成熟的人。种种礼仪,不乏强制,让人在作为人的理想标准面前,检讨、对照自己,并努力靠近那个理想。
(摘自《文字是药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定价:3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