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爱相随·文化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岁月你别催

    潘媛 《 书摘 》( 2013年05月01日)

        我妈常常对我说:“我老了。”但我从来不这么想。现在没到70岁,你就不好意思说自己老。

        她是1954年生人,今年58岁。头发三周不染就变得花白,但她又不愿意直接剪成短发——那样会一下子显得像个真正的老太太。

        她周围有不少同样状况的朋友:刚刚退休,还没有孙辈,父母健在。他们的子女,也就是我们,独生的孩子,三十上下,成家不久,刚有点事业,谈不上稚嫩,也不算老到。有思想,但仍然比较听话。即便不听话,我们也会装得很听话。他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健在的都已经算高龄,不管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完全依赖于子女——孙辈往往太忙了,隔代的还顾不上。

        由于上一辈还在,他们就还是儿子和女儿;孙子辈还没出来,他们就还只是爸爸和妈妈。在公车上、公园里,已经有人叫他们爷爷奶奶,可是在家里,他们还不是。他们将老,但仍未老。

        如果一定要划分一个族群,贴一个标签,我们就把这类人叫做初老族。

        初老的人普遍生活得很忙碌。比如我妈。她每周有三天去人民公园唱歌,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商场。她坚持每天写毛笔字,记日记,抄《史记》。她还过着半社交的生活,每个月大概有一次聚会,见见老朋友,吃一顿火锅。每年会计划一到两次旅行,背双肩包坐火车,不拍照片,只写游记——她仍有情怀。她充实丰满的生活,一半是因为前半生的积累和惯性,另一半,不得不说,还是因为自己刻意的安排。要不然,生活该有多空寂?

        当然,需要她操心的事情也特别多。她的主要精力分布在我和我爸身上,中心工作是各种跟身心健康有关的事情,最大的期盼则是早日当上外婆。从这个角度来说,她还未有把自己与家庭剥离,反而仍是主心骨。大到买房买车,花钱投资,小到早餐搭配,花鸟鱼宠,她都是最重要的意见来源。至少从她那里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大部分与我们情况类似的家庭都是如此——相对我们这一代子女来说,父母仍是家庭中的主要决策者。

        然后就是父母的父母们。我们的父母大多有兄弟姐妹,又往往因为几年岁月的差距而有着不同的际遇。当他们的父母走到真正的晚年后,兄弟姐妹之间都会协商,分担,条件好的或者做哥哥姐姐的,会多分担一些——因为那一辈有着天然而固执的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每感慨:我们还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等我们老了,你一个人将来怎么办?

        他们不承认自己老,或者不显得老,是我们还没有太成熟,还不是顶梁柱。对我们的爱,逼得他们还不敢老。

        所以,每次我妈说“我老了”,我都会轻视这句话。我觉得她有点矫情,有点撒娇,因为她根本不老。她脸上没什么皱纹,头发染过了,扎成粗马尾,腰际发福了,但双腿仍然修长,穿牛仔裤平底鞋,从背后看还十分年轻。她嗓门很大,做事麻利,由于我常常状态萎靡,她尤其显得精神矍铄。

        事实上,60岁上下的人,新陈代谢已经不很旺盛,普遍缺钙,也普遍坚持补钙。他们对健康的渴求程度,我们无法理解,因为他们离正常健康的身体越来越远。大多数父母已经有类似“三高”“腰椎间盘突出”这样的毛病,不致命,却是延绵的病痛。

        渐渐地,每隔一两年,就会传来一次不好的消息。以前的朋友、同学、同事,突然离世了。他们会很感慨,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变得非常珍惜生活。

        为了生活得更有质量,他们需要完成大量信息的搜集工作,以及与外界的经常性沟通。于是电视、报刊、手机乃至电脑,就在他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对他们是一种冲击——我妈从来不敢自己给手机充值,也不敢在ATM机上转账,她说万一转给别人怎么办——冲击过后,生活中还有期盼和困扰,还有求知的欲望,总体来讲,他们就是无法像真正的老年人那样回归到个体本身,而与社会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没有老到要跟时代分手,但时代却跑得太快。即便是最基本的柴米油盐也都变了,也都需要去掌握,去学习。比如逛超市、刷卡、坐地铁、发短信。看起来简单,他们却跟不上。还好他们有我们。我们年轻,虽然压力大,但还没有什么负担。在父母将老未老的时刻,拉他们一把,就像我们刚学步那时候,他们的不厌其烦。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这是生于1958年的李宗盛写的歌。

        (摘自《盐巴》,成都时代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定价:3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