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历史与内幕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唐锦的功用

    尚刚 《 书摘 》( 2013年03月01日)

        唐代的壁画墓,如今发现已经很多。唐墓壁画里,人物图像尤其常见,对其服装也有真实的再现。然而,一个现象大有意味:着锦衣、锦袍者尚未闻见。至于唐墓壁画及阿斯塔那唐俑中屡见的侍女所服“条纹裙”,其面料当为繝,而非锦。唐人对锦、繝有明确的区分,因此,在唐代少府监织染署中,锦、繝各有专作。

        未见着锦衣、锦袍者,自有原因:那时的汉族人士通常并不衣锦,锦大都用于各类装饰。若在室内,则张挂、障蔽、铺陈;若在室外,则可做马匹的障泥、舆车的帷幔等。如果裁造衣物,除鞋面、囊袋、衣缘之外,就基本是半臂了。当年,半臂锦的需求应当不小,因此,扬州还专门织造半臂锦,逐年贡进。

        半臂是种短袖的前开襟背心。着锦半臂的女子形象已屡见于阿斯塔那墓葬的出土物,如木俑、绢画。当年,男子也有衣锦半臂的,如在著名的天宝二年(743年)江淮物产大进献中,高歌领唱的崔成甫便“衣缺胯绿衫,锦半臂,偏袒膊,红罗抹额”,和者则有“鲜服靓妆”的妇女百人,显然,此时的锦半臂成了渲染喜庆气氛的抢眼道具。至于锦衣缘,仅只在晚近发现的唐墓壁画中,就出现甚多,如半臂缘、

        袖缘、襟缘。唐人迷恋彩色,特喜张扬,因此,靴缘、裙护、抹额也常用锦。

        有意味的是,用锦为衣缘、抹额等的均为女人,而不见男子,因此,前述崔成甫的衣锦半臂就更显特殊。尤其以锦半臂著称的唐代男性,是以才华与狂放共享时誉的晚唐名人郑愚,他衣锦半臂、锦袄谒前辈,令合座惊诧。稍晚的文士仍愿记录此事,但归入“设奇沽誉”之类。    

        安禄山曾经荣宠无比,但在天宝九载(950年)受赐的玄宗赏赉里,仍无锦袍、锦衣之类,这应当是在遵循汉地的习俗。当然,例外也有,天宝十载正月初一,对安禄山的赐物便含“紫细绫衣十副,内三副锦袄子并半臂;“紫衣二副,内一副锦”,这又该同安禄山乃“杂种胡人”关联。汉族人士里,像李白那样衣宫锦袍,乘舟夜游的实在是个特例,因此,正史记述此事,还要写下他“顾瞻笑傲,旁若无人”的神态,以期传达这位谪仙人的皎皎不群的旷世风采。至于武后朝宋之问的以美诗而夺得锦袍,则是殊荣,直到晚唐,仍为文士艳羡不已。

        汉族人士通常不衣锦,绝不因为锦不足敷用。大唐盛产彩锦:在少府监织染署内,锦专辟一作;宫中,另有绫锦坊:两京及诸州,还有官织锦坊;民间,则有织锦户;在土贡资料里,贡锦之地,前期有赵州和扬州,

        后期则在扬州之外,又多出了泗州、蜀州、绵州和更著名的益州;而产锦之地应当更多,除去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外,至少还有西部边疆。

        织造繁盛如此,原因之一是,衣锦者还大有人在,那主要是胡人。这在中亚壁画里,早有充分的证明。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也历来如此,唐代的典型例证是传为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画面绘出十余人,但衣锦者仅吐蕃使者禄东赞一位而已。另外,天宝十一载(752年),安禄山遣子向皇帝献奚族、契丹族俘虏,也令其“妇人皆以衣纹锦”。

        关于异域和少数民族上层衣锦的记录,在汉文典籍中,几乎俯拾即是,如对波斯、大食、拂林、粟特等的衣锦,在《隋书》、《大唐西域记》、《通典》、“两唐书”中,描述甚多。唐人还有很简洁的概括:“沙漠之人,素爱锦罽”。于是,至少按盛唐制度,赐中国臣僚以“杂彩”,赐 “番客”的却是“锦彩”。赐胡

        人的不单是匹料,往往还有锦袍,为此,扬州织番客锦袍,益州(今成都)则造粗、细两种锦袍,以供帝王赏赐外番。益州锦袍有粗、细之分,是因为受赐者的身份尊卑有别。(摘自《古物新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9月版,定价:5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