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书里书外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希特勒与《洲际战争中的美国》

    [美]提摩西·赖贝克著 孙韬 译 《 书摘 》( 2013年03月01日)

        提要:

        希特勒很早以前就崇拜斯文·赫定,斯文·赫定以前是个探险家,后写了《洲际战争中的美国》一书,很合希特勒的品味。

        希特勒所收藏的斯文·赫定的《洲际战争中的美国》如今已经遗失,但这本书对希特勒影响颇深,我们从1942年10月30日的一封信中便可窥见一斑。写这封信的前一个晚上,希特勒通读了这本二百多页的政论专著,然后写信给其作者。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从1933年开始,希特勒的签名变得越来越简单潦草。大写字母A即为他的名,花体字母H则为姓。而其余字母随笔触变得越来越弱,直至最后简化为一条向后延伸的线。这种直线式的签名风格显然与半个世纪前他父亲的签名如出一辙。

        当希特勒向赫定写这封长达三页的书信时,他刚从感冒中康复。他的感冒极其严重,甚至到了卧床不起的程度。

        赫定是希特勒心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英雄之一。青年时代,他就“跟随”这位瑞典探险家一起冒险。他那时对赫定是由衷的喜爱。赫定是个有不寻常经历的人。他以这种英雄般的形象深入世界最严酷、尚未被发觉的未知区域。同时,他从极度的危险中带来重大发现。他亲身实践,描绘出地球上尚属荒芜的地方。在有人攀登珠穆朗玛峰,或乘飞机横穿大西洋之前,赫定是当时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远征戈壁沙漠,出发时80人的队伍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中牺牲了三分之二。但4个月后,消瘦的赫定突然出现,为探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样传奇的经历、这种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年轻时代希特勒心中的灯塔,带给他人生的信念:渺小的个体可以向看似无法征服的困难挑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1933年10月,在希特勒沉溺于个人意志中8个月后,他发了一封电报给这位年迈的瑞典探险家,祝贺他成功穿越戈壁40周年。当得知赫定将要来德国巡访演讲时,希特勒邀请他到帝国总理府来。1936年赫定又一次在希特勒的强烈邀请下来到德国,这次他是作为柏林奥运会特别演讲嘉宾出现的。此后他又来过多次,还定期送给希特勒他的新书。

        希特勒异常尊敬这位长者。赫定来到新帝国总理府与希特勒会面时,希特勒搀扶着他的手臂,带他坐在俾斯麦肖像下他“自己的座位”上。简要亲近示好后,希特勒同赫定谈论了冒险、政治、成就等问题,当然还有他个人感兴趣的事和自己的远大志向。在那个特殊时刻,希特勒向赫定坦言,他并不指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希特勒说,这项工程他会留给别人去完成。“因为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希特勒说。

        赫定则不屑一顾地回答:“我75岁了!”    

        “没错,但您是例外。”希特勒接过他的话。    

        “50岁根本算不了什么。”赫定肯定地说,“当你活到我这个岁数时,尊敬的帝国总理,你会像我一样精力充沛。”

        “哦,不,不可能。到不了那个年龄我就已经精疲力竭了。”

        不过,希特勒和赫定谈论最多的还是政治;特别是德国同北欧诸国间的关系。他们还不时地提到俄罗斯。赫定曾去过俄罗斯四十多次。跟希特勒一样,赫定对欧洲的“布尔什维克化”心存恐惧。他和希特勒谈论了入侵波兰的事,并表现出忧虑。他跟赫定的谈话随后在媒体上曝光,希特勒对此感到失望。

        赫定一直以来都是亲德派分子。一战期间,他随德国军队一同前进。他支持种族有优劣之分的说法,但他并不是完全支持反犹太主义。赫定期待德国的伟大目标早日实现,但他又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密使;他是亚洲的非正式间谍,但又是煽动美国“孤立主义”情绪的人。在扮演最后这个角色时,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呼吁美国人不要参战,而要为欧洲和美国共同的利益着想。

        赫定在美国作过三次大的巡回演讲,分别是在1923年、1929年和1932年。他这本书,于1941年秋天完成。他说,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大众的利益。他提醒大家,腓特烈大帝曾支持美国独立战争;而在内战期间,当英法两国支持美利坚联盟国时,俾斯麦则给美利坚合众国提供贷款。他还指出,是罗斯福让欧洲陷入战争的,而并非希特勒。他详述了1939年夏天希特勒为避免战争爆发所做的努力。赫定警告说,同德国人作战可能会使美国人在毁灭性的力量面前遭到重创。他呼吁美国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清欧洲战场上的形势——谁才是事件背后真正的主导力量。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后,这本书变得不合时宜。因此,赫定不得不寻求莱比锡一家德国出版社的帮助。这家出版社在1942年10月出版该书,命名为《洲际战争中的美国》,并派人送了一本带有作者签名的样书给德国总理希特勒。

        希特勒拿着别人送来的《洲际战争中的美国》走进房间,他发现自己在读一段关于战争如何爆发的历史。他相信它将会被保存下来留给后世。三年前,他在贝格霍夫召集将军们,在入侵波兰前做了一次演讲。他提醒大家,这场战争最终会以胜利的姿态写进历史。“只要你胜利了,就不会有人问你战争期间发生的事是真是假。”希特勒告诉大家,“一旦战争打响,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对是错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唯有胜利是关键。”之后的几个春秋,希特勒的军队从一次胜利走向另一次胜利,将德国的版图扩大到史无前例的面积。当希特勒捧着赫定的书坐在那里时,他相信自己策划的战争如今已经在向胜利步步逼近。

        当希特勒坐在他乡下木屋的扶手椅中,坐在这片与世隔绝的乌克兰森林中,他一定感到安逸舒适,为赫定的话而暗自欣喜。希特勒用谎言、幻觉、虚假的承诺构建起自己一生的事业。53岁时,希特勒精通了自我制造妄念的艺术——哈尔德所谈到的“自我催眠”——他擅长此道,以至于他会相信这书上所写的德国边界果真如此之稳固。他因此而感到欣慰。第二天早上,希特勒写信给赫定:

        无上荣耀的博士——斯文·冯·赫定先生:

        感谢您送给我带有您亲笔签名的《洲际战争中的美国》一书。这本书最近才由莱比锡的布罗克豪斯出版社出版。由衷地感谢您的关注。我已拜读了您的新作,感谢您详尽记录了我在战争开始时向波兰提出的各种建议。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它们似乎已经变得遥远模糊,似乎已经不再真实,我都想责备自己,竟然愿意在那些建议中退让至此地步。

        随后希特勒转而讨论赫定新书的核心人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毫无疑问,像您说的那样,这场战争的罪过只能归结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身上。”希特勒写道,“但讽刺的是,他和他的朋友无意之间恰巧唤醒了欧洲这片沉睡的大地。但如果再晚上若干年,欧洲便没有可能再张开自己的利爪了。”

        希特勒并未怀疑,有那么“一刻”德国及其盟友将会战胜苏联。他重申了自己“不可动摇的意志”,整个欧洲——由东到西——都会被他从布尔什维克阴影的笼罩下“解救”出来。而在此之前,他是不会放下武器的。“为您,我敬重的斯文‘冯·赫定先生,”希特勒最后说,“为您的健康和幸福献上我所有的祝福。由衷奉上。最谦卑的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签上自己的名字,将信发出。第二天,他从这里离开,前往东普鲁士的“狼窝”。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狼人”指挥中心。

        后来希特勒一直回味着赫定的书。在一周后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周年纪念日上,他还在谈论这本书中的内容。然而,整个局势已经在那个星期发生了重大转折。1942年11月9日早晨,传来消息说美军已经登陆非洲北部海岸,并建立了滩头堡。就像他自己说的,希特勒已不再是希特勒。

        (摘自《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金城出版社2013年1月版,定价: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