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历史回眸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11月01日 星期四

    “老北京”使馆区的历史

    ◎[美]L.C.阿灵敦 [英]威廉·卢因森 著 赵晓阳 译 《 书摘 》( 2012年11月01日)

        我们从外国使馆区开始寻找“老北京”之行。使馆区是一个很小的“城”,有自己的城墙和管理机构,完全独立,不同于北京其他地方。它存在的时间也很短,还不到35年。1900年以前,在北京的外国使馆尽管彼此离得很近,却是分散的,分散在中国没有平整街道和充足光线、像兔笼一样的房屋中。

        1900年《辛丑条约》后,划出了一块地方,将中国所有的公共建筑和少量保存的私人房屋夷为平地,将这块土地给了外国政府和几个外国机构,这就是位于内城东南的使馆区。

        《辛丑条约》前,在北京只有隶属国安南、缅甸、朝鲜和蒙古才有使馆。他们来京的目的是向皇帝献贡,住在四夷馆,也就是今天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那个地方。在那里,他们被严格看管,甚至在城里走动都要派人跟着。雍正五年(1727年),《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后,允许俄国在北京建立长期的传教团,地点在四夷馆的对面,即今天俄国使馆那个地方,清朝通过这种方法想强调,俄国也是朝贡国。

        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人和法国人从不情愿的中国人那里,取得了在北京建立永久外交使馆的权力。清政府为将他们拒之城外,最初是让英国人和法国人住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然后在西城墙外,即今天英国公墓所在地,而英法公使的目的是在城内建立使馆。

        与清政府交涉后,外国人得到了北京今天这个地方,而且离清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六部”很近,就在街的西头。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处理外国事务的外交机构,但清政府把总理衙门建在了东城。

        使馆区的主要大街是东西朝向的,外国人称它为使馆街。它是一条很长的街道,在靠近紫禁城的地方被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用同一个地名,只是分别在地名前加上“东”  “西”二字,使馆街的中文名称是东交民巷。元朝这里曾是海关,检查从南方来的大米和其他商品。

        明永乐皇帝将城墙向南移后,海关就设在哈德门了,街名改成了北京人用的东交民巷。现在当人们说东交民巷时,并不仅仅指这条街,而是指整个使馆区。

        使馆街的西头右侧是美国使馆和兵营,1901年建在毁于义和团的中国房屋上。朝北街道的另一边,正对着美国使馆大门,1900年以前是清政府的所在地。礼部就位于东交民巷,占据着一直到街西头的所有房子,清政府举行盛大庆典时,它是六部中最重要的机构了。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二十四日,恭亲王代表清政府、额尔金勋爵代表英国、葛罗代表法国在这里签订了《北京条约》。

        美国使馆东边是荷兰使馆,建于1900年中完全毁坏的旧使馆上,街北的旧俄国使馆和兵营也建于1900年。俄国使馆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布列斯特条约》后在南馆建立了俄国使馆。允许它每3年派一支商旅来京,并在北京保留一个由4个神父和6个语言学生组成的永久传教团。在这个传教团里,东正教的修士大牧首履行外交官的责任,直至咸丰八年(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派来正式大使。传教团和阿尔巴津人都住在城东北的北馆。雍正五年(1727年)俄国公使访问北京时的古老建筑拆除了,修建了现代建筑。除小教堂以外,这儿就是北京最早的外国建筑了。

        继续向东,街南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这是咸丰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60—1900年)的美国使馆,更早时这是藩属国的居住地。因此,这里沿城墙的街后,有许多商店都卖中国人喜欢的补药——人参,都是每年到这里来朝贡的朝鲜人带来的。

        义和团围攻使馆时,美国使馆破坏得很严重。建新馆时,美国使馆在从东交民巷到城墙之间找了几间朝南的、正对着六国饭店的中国房子暂时使用。房子过去是三官庙,房主体在东南角,紧靠城墙,也就是现在美国武官驻地。这块地方现在属于美国,仍是使馆人员居住。

        过了马路是庞大的现代建筑——六国饭店。饭店名并不是来源于抵抗强秦的战国时期的六国,而是指天、地、东、南、西、北,即宇宙。街道中心花园是近年才修的,过去这里是散发着臭味的运河,除下雨天外,一直都干涸着,堆积着从附近房子里扔出的垃圾。运河从皇城里流出来,经内城城墙流进今天仍能看到昔日美好风景的南护城河。因它是通泄中海、北海和南海的运河,也就被美名为“御河”。河上有三座石桥:一座在内城城墙边,一座横跨东交民巷,一座在使馆区外的北边。1900—1925年间,这里建立了许多银行。

        通过一个被称为“水关”的木质水闸,运河经过了内城城墙。1900年8月14日,也就是通过这个水关,英国军队在美国使馆一等秘书司快乐的帮助下,进了北京城,成了第一个进入使馆区的人,而这时其他部队还在攻打城门。1900年后,在城墙上修了一个正式入口,仍然叫水关,现在是使馆区到火车站的通道。

        现在到了使馆区的中心,尽管有些地方扩大了,但大部分仍像1900年一样,住着老居民。街北边,古老中国风格的大红门是西班牙使馆,在这里曾签订了《辛丑条约》。紧邻它的东边,一些高大的现代建筑是1900年修建的日本使馆。再往东,位于现在大清邮政局位置的是北京饭店,过去曾是一座两层西洋建筑,被义和团炮击得不成样子。

        从邮局到下一个转弯是法国使馆,大门在主街上。它曾是庆郡王府,花园非常有名。咸丰十年(1860年),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府邸被法国人从清政府手中租去。今天法国使馆仍在原址上,只是全是新建的,旧的建筑在义和团的攻打下完全毁坏了。

        主要入口的两个石狮子和石柱可能是整个旧式建筑遗留下的全部东西,是整个攻打使馆区最可怕的景象。中国人在地上埋炸弹,迫使守护使馆的人一步一步地后退,到义和团结束时,只有西南角还在法国人手中了。

        街南只有两处可介绍。一处是六国饭店和汇丰银行之间的空地形成的商店,即北京开设的第一家外国商店。中国人非常反对在北京开外国商店,因北京不是通商口岸,不允许进行外国贸易。使馆人员要求开一个能买到他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后来让步了。即使今天,北京仍不是通商口岸,但外国人在这里已进行了四十多年的贸易。事实上,并不是外交机构让商店发了财,而是满清和蒙古的王公贵族。辛亥革命前,在嫔妃和仆人的跟随下,他们经常光顾这里,挑选着每一件让他们动心的外国商品。

        另一处是位于现在台基厂对面的,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比利时使馆。1900年,它是唯一在使馆区以外的使馆,离其他使馆很远,在长安街以北,哈德门大街的第二个转弯口。在义和团攻打使馆区时,孤立中的使馆被迫放弃,完全被毁。

        现在的比利时使馆曾是徐桐府邸。徐桐(1819—1900年)是汉八旗人,曾是同治帝师傅,19世纪末曾官至大学士,以言论和行动强烈排外而著称,多次大声说要用洋鬼子的皮来做轿子。他宁愿走侧门,经过城墙下后街,也不踏上可恨的洋鬼子用碎石铺的马路。当义和团开始时,可笑的是他的房子竟成了使馆的牺牲品。他也被捉到使馆区内,受到了法国使馆人员的安全保护,穿过重兵把守的堡垒,来到志愿者组成的哨卡时,他被叫住,很不礼貌地被从轿子里拉出来。当志愿者争论如何处理他时,外交机构的一个人走过来,劝说他们放了他。

        尽管记录义和团的书籍中只有一两本提及此事,但这个戏剧化的事件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徐桐不仅是一位高级官员,而且是受慈禧宠信的人,支持义和团的人之一。毋庸置疑,他是非常有用的人质,是他支持义和团使用更大的武力。但对他自己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延缓,义和团一失败,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那天,徐桐全家被迫自杀。外国势力不会忘记要求惩罚他的,并且他的房子也被使馆占用。

        东交民巷东部没有什么可说的,包括教堂在内所有房屋都是1900年后才建的,整个地区都在当时的防御线以外。意大利使馆,位于这条街的最东端,在攻打使馆初期就已放弃,义和团迅速点火烧了它。

        (摘自《寻找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定价:3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