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陈水扁家族弊案全揭秘

    李立 《 书摘 》( 2012年09月01日)

        陈水扁是台湾政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人物,然而他和家族给台湾带来的不是荣耀,而是耻辱……  

        瑞士揭秘“洗钱弊案”黑幕  陈水扁无奈退出民进党

        2008年8月13日,台湾一家媒体披露,2006年年底,吴淑珍刻意将阿扁和她的账户,以及用做股票进出的人头账户。包括儿女陈致中和陈幸妤的部分,全部做结清,总额近新台币三亿元的资金,通过媳妇黄睿靓及她的家人户头汇往岛外。陈水扁当天通过律师予以否认,辩称其财产都已信托,不可能汇往海外。

        但是,纸包不住火,陈水扁的谎言不到一天就“死掉”了。14日上午,国民党籍“立委”洪秀柱拿出瑞士官方文件“重磅出击”,指称陈水扁的儿媳在瑞士设有4个账户,金额超过新台币9.3亿元,疑涉洗钱。

        瑞士官方资料显示,黄睿靓以“Huang Jui Ching”之名,在瑞士美林银行开设了两个账户,2007年2月与3月,两笔来自新加坡瑞士信贷私人银行,分别为2100万美元和十四万余美元的款项汇入这两个账户。同年5月,黄睿靓委托美林银行代为成立于开曼群岛注册的Bouchon Ltd公司,公司的所有权人是黄睿靓,授权代理人是陈水扁之子陈致中。黄睿靓将原本以个人名义所开的美林账户的款项,全部再转入Bouchon Ltd公司的另两个账户。11月底,Bouchon Ltd公司又接收了来自苏格兰皇家银行陈致中名下账户的约一千万美元汇款。

        当天下午,陈水扁即召开记者会承认,他在多次选举中确有竞选经费申报不实的情况,而其妻吴淑珍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历次选举的部分余款汇往了海外。

        第二天(8月15日)下午,陈水扁以声明稿方式宣布与其妻吴淑珍即刻退出民进党。声明称:“我让大家失望、蒙羞,更辜负大家对我的期待,对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为表达对‘民主进步党’全体党员同志及所有支持者最深切的歉意,我宣布自即刻起退出‘民主进步党’,太太吴淑珍女士也即刻起退党。”

        应该说,瑞士检方揭开了陈水扁家族弊案的潘多拉魔盒。其实,至少在两年多以前,陈水扁家族弊案就逐渐浮出水面。 “二次金改案”、“股票案”、“SOGO礼券案”、“台开内线交易案”、“公务机要费案”等层出不穷。这里不妨略作交代:

        “二次金改”明修栈道,陈水扁暗渡陈仓

        陈水扁2000年上台后,为了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控制,进行两次金融改革。第一次是在2002年,主要目的是督促金融机构打消呆账、坏账。2004年,陈水扁又以“做大”金融机构为由,强行推动第二次金融改革,提出了“两年内公股银行减半为6家、金融控股公司减半为7家、打造三家龙头金融控股公司、至少一家金融控股公司赴海外上市或引入外资”四大目标。这个方案公布后,立即引起岛内舆论一片哗然。因为这种限时限量的金改目标,完全违背了市场机制。根据当时官方对外的说法, “二次金改”有个重大的目标就是,台湾的金融银行和国际间一些大型的金融银行比较起来,都是属于比较中小型规模的。因此,认为台湾的银行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他们希望能够整并台湾的民营银行和公股银行,合并成几间大型的银行使得,这些银行能够在国际间具有竞争力。同时要引进外资来注入台湾的银行,然后促成台湾的公股银行能够民营化,提升效率。

        在这样的限时限期的情形之下,造成了这些金控公司,不管是民营的或者是公股银行的巨大的压力。在当时推出这样的限期完成金改措施的政策之后,也招致台湾当时的在野党还有学界的强烈质疑。认为这样的限时计划的目标,完全缺乏学理的规划。因为台湾的金融机构,不管规模再大,如果说台湾内部的法规各方面没有办法进行松绑的话,其实就缺乏了吸引外资的条件。

        陈水扁当年推动“二次金改”,其实有很明显的政治阴谋和动机。当时的“二次金改”,陈水扁的目的是要兴利。相较于第一次金改为了要除弊,也就是要解决银行资本适足率不够,或者是呆账过多的问题。一次金改,大概花掉将近六千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成本。但是“二次金改”就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首先它是被政治扭曲。也就是说陈水扁在体制外发动了“二次金改”。当时财政部门“部长”林全在“立法院”接受质询的时候,说他完全不了解“二次金改”。而更糟糕的是,负责监管银行工作的“金管会”,当时的“主委”叫龚照胜,这个人是陈水扁的心腹。他也承认说,他不了解“二次金改”的时间表。

        那么在这个状况之下,整个台湾的财政部门或者是“金管会”,或者是“经建会”的专业幕僚,照理讲,应该要做审慎评估的幕僚作业,可是没有由下而上,所有的决策都是陈水扁一人主导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不仅如此,在这个推动的过程当中,陈水扁并且出言恫吓所有的财经官员,说你们哪一个要是不配合,不给我限期完成的话,那基本上我就要摘掉你的乌纱帽。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各个财经部会基本上避之唯恐不及,要不然就是做假账,要不然就是虚与委蛇。在这种情况之下,台湾的“二次金改”已经是先天不良。

        陈水扁发动“二次金改”,明显在推动他的政治阴谋。

        第一,他企图把很多的官股银行,出脱给绿色的财团。那么在这个出脱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完全尊重市场的机制,他的目的明显是为了他自己离开权力舞台之后,预先留下他未来政商的实力。

        第二,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如果国民党再度执政之后,国民党有可能所掌控的金融的金脉。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国民党不能掌控金脉,而这些官股银行变成绿色财团掌控,而绿色财团就变成是民进党或者是“独派”势力的金库,也变成他们的金主。

        第三,他的政治阴谋是,如果能够把这些官股通通转让出去的话,那他在过去这8年里,在官股银行里面胡作非为,并且做出各种掏空的、见不得人的犯法行为,从此就永远不见天日。

        当然最后他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一群亲近陈水扁,靠着陈水扁、吴淑珍能够获取利益的一些绿色财团。而这些财团不仅是民进党未来的金主,更重要的,它成为陈水扁个人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筹码,这才是陈水扁推动“二次金改”的真正目的。

        国民党籍的“立委”邱毅披露说,在“金改”的过程中,陈水扁家变成了所谓的“金改收钱中心”。

        第二次金融改革完全由陈水扁主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陈水扁心腹邱义仁、马永成等人涉嫌插手金融机构的并购。而陈水扁家与并购案中获取暴利的公司关系密切,从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在台新金控有9个秘密账户就可见一斑。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台湾检方已开始对当年“二次金改”中的一些重大案例和疑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但台湾分析人士认为,侦破“二次金改”弊案有难度。一是很多证据被湮灭了;二是要让行贿的大财团站出来当“污点证人”并非易事,  “因为一旦承认行贿,该财团的社会形象及股票市值就会一落千丈,这需要涉案财团的非凡勇气”。

        “炒股案”内线交易,吴淑珍成台湾“股神”

        从2003年到2005年,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和陈水扁办公室的亲信“炒股案”曾经是轰动一时,那么陈水扁办公室的副秘书长陈哲男等人被查出涉嫌利用内部的消息炒股,而陈水扁的妻子吴淑珍因为稳赚不赔被外界称为是台湾的“股神”!

        2008年10月,台湾的检调单位在调查陈水扁海外“洗钱案”的同时,又重新调查陈水扁在任期间传出他的妻子吴淑珍的“炒股案”。调查发现在2003年至2004年间,吴淑珍曾经利用儿子陈致中、女儿陈幸妤等至少6个人头账户,大量买卖股票,非法获利。特侦组发现她在2003年,曾10次下单短线投资4只股票,仅靠这10次交易,就轻松赚到了481万元新台币。

        为什么吴淑珍的炒股案会引起大家这么高度的关切?因为在台湾,吴淑珍是最高权力中心的家属。从理论上来讲,她得到的资讯应该是最多的。在这种状况下,全世界都一样,都会严格地去规范或者要求。规范是法律层面,要求是道德层面。要求最高权力的家庭、家属,要尽量回避跟股市交易有关的一些话题。可是吴淑珍不但没有回避,而且还堂而皇之进入。

        为什么吴淑珍买万通银行的股票,都是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因为万通银行当时有合并的题材。对一个金融业者来讲,如果能够合并,那合并通常是一个炒作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问题在于,当这个炒作的题材还没有出来之前,为什么吴淑珍会先知道。另外,建华金控当时也有合并的题材。吴淑珍的股票在买卖建华的时间,也等于是在合并题材还没有揭露之前。

        为什么内线交易在全世界都列为股市交易的禁忌呢?因为谁先掌握资讯,谁就可以坐享其成,把钱放进去,然后可能想二倍、三倍、五倍、六倍甚至很多倍的暴利。以上两个例子,就可以证明为什么吴淑珍这个案子会引起这么高度的重视。

        那么,行动不方便的吴淑珍,为什么消息会那么灵通?

        对吴淑珍来说,她的内线消息的可能来源之一,是她的下属。而这个下属通常来讲是非常机灵的,消息灵通的陈水扁的左右手。他们通常知道消息之后,自己可能赚上一笔之外,永远不会忘记往上进贡,有福同享。

        譬如以烨隆为例。包括陈哲男也好,吴淑珍也好,还有侍卫长余连发也好,他们都共同去买卖的这样一个股票。这个股票在当年的时候,很明显它有两次让吴淑珍,包括陈哲男在内,都是低买高卖。因为有两次是利多消息。一次是2003年的时候,烨隆集团得到菲律宾首都银行注销了跳票。当时,一般外界都不知道。但是在这个事情之前,陈哲男跟吴淑珍先进去了,然后等事情发生了之后,马上赚了一笔就出脱。

        另外一个可能消息来源就直接来自于企业界了。因为企业界其实常常也进到官邸当中。跟吴淑珍闲话家常也好啦,煮个法国菜给她吃也好了,这样的状况其实屡见不鲜。而且都是没有被否认的,一个确实的消息。所以企业界常常会跟吴淑珍告知一些比较消息灵通的状况。

        还有就是贵妇团,吴淑珍在家闲着无聊的时候,常常有很多贵妇团进到官邸,跟她闲磕牙、聊天。这些消息都是吴淑珍通过这些耳目对外掌握所有可能的利益来源的渠道。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吴淑珍人在家中坐,但是钱总是可以从天上掉下来的主要原因。

        据台湾媒体报道,不仅是吴淑珍大肆买卖股票,陈水扁身边的高官也纷纷大炒股票谋利。2005年11月,当时的无党籍“立委”邱毅爆料指出,陈哲男在担任陈水扁办公室副秘书长的4年任期里,伙同陈水扁办公室会计高慎慎利用5个人头账户买卖股票,买卖金额从上千万元新台币增加到近亿元新台币。2003年1月3日到8月26日,陈哲男仅靠买卖烨隆一只股票,就获利598.85万元新台币。陈哲男因为股票的内部交易案,已经被判刑9年。

        陈水扁办公室的另外一位副秘书长马永成也曾经传出依靠炒股牟利。2005年11月,马永成在2003年7月至2004年1月买卖7只股票,半年内净赚315万元新台币。

        另外,陈水扁的侍卫长余连发也被爆料说利用妻子柯银花的人头账户,在2001年至2004年间大肆买卖股票赚钱。

        由于陈水扁身边的人相继被揭露出炒股牟利,使得检调单位认为陈水扁的亲戚和身边的高官是在利用内部消息通过炒股敛财。

        从2004年到2006年,台北地检署侦办了三起和陈水扁办公室有关的涉股的疑案。但是,调查到陈水扁办公室副秘书长陈哲男的时候,案件就不了了之了,查不下去了。原因可以一言以蔽之,执政权还在陈水扁的手上。

        SOGO案扑朔迷离

        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曾涉嫌的太平洋SOGO百货经营权案。这场被台湾媒体形容为“世纪大骗局”的弊案中,从商界的尔虞我诈发展到吴淑珍插手干预,过程迷雾重重,同时,这起事件还把陈水扁的亲信拖下水。

        2001年,台湾百货业龙头、年营业额超过200亿元新台币的SOGO百货出现了资金缺口,一些财团乘机争抢SOGO的股权,最终,远东集团的徐旭东以10亿元新台币轻松得到SOGO股权。2006年4月,有人向检方举报说,徐旭东是走了陈水扁夫人吴淑珍的路子,才拿到SOGO的经营权,事后,徐旭东还送给吴淑珍200万元新台币的SOGO礼券作为答谢。台北地检署立案侦办后认为,SOG0经营权的转移过程涉嫌违法,于2006年10月将买方代表徐旭东、卖方代表李恒隆等6人起诉。至于吴淑珍,当时检方只查到她在SOGO使用了27万元新台币的礼券并认为涉嫌违法证据不足,因此对吴淑珍免予起诉。

        驸马内线狂炒股,陈水扁护短闪躲

        就在陈水扁妻子吴淑珍涉嫌SOGO礼券案全面开花,台湾检调部门正在如火如荼地侦查时,陈水扁家又曝弊案,“驸马爷”赵建铭涉嫌台开股票内线交易,引发了轰动台岛的“台开案”。

        “台开案”是台湾土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内线交易案的简称,该案件是2006年5月被国民党籍“立委”邱毅披露的。据邱毅掌握的资料,陈水扁的女婿赵建铭于2005年7月,用母亲简水绵的名义,以每股3.5元新台币的价格,大量买进已经遭到停牌处分的台湾土地开发公司的股票。而在赵建铭大笔买进台开股票后不久,2005年8月底,台湾金融管理部门介入,使台开公司获得多家银行的联合贷款165亿元新台币,台开股票也因此起死回生。这样,赵建铭一家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购买台开股票获利七千多万元新台币。

        “台开案”经过了检察官起诉,一审、二审,现在已进入三审阶段,一审、二审都已认定是犯罪事实,三审已经确定赵玉柱父子的罪。

        “公务机要费”贪腐内幕引发台湾政坛  大地震

        陈水扁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每年有4800万元的“公务机要费” (以下简称 “机要费”)。2006年7月20日,国民党籍“立委”邱毅向媒体出示总金额逾七十万元的8张发票复印件,指称这些发票被陈水扁妻子吴淑珍用来虚报“机要费”,并认为“机要费”的使用隐藏着重大贪腐内幕。陈水扁“机要费”贪腐案由此爆发。

        到底什么是“机要费”?就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用于公务的费用,包括去地方视察、犒赏的费用,宴请宾客,还有宾客接待等。为什么要编列“机要费”给领导人使用?主要是因为领导人的职务所衍生出来的相关费用,都用于公家上。所以,根据相关规定,每一笔钱都是要有单据来申报的,就是每一笔钱都要用在公务用途上。陈水扁任内的“机要费”是一年4800万元,由出纳领出一个月400万元。

        那么,陈水扁的“机要费”案到底是怎么爆发出来的呢?基本上纯属意外。当时的揭发人李慧芬,她是住在澳洲的一个侨民,跟她的前夫邱伟达因为离婚官司一直打不拢。她的前夫要求她,花了多少钱,把发票拿来,否则赡养费要减半甚至不给她。李慧芬发现她的表姐把她的发票拿给陈水扁妻吴淑珍报“机要费”了。她希望表姐李碧君把发票拿回来,结果拿不回来,这意味着她的赡养费拿不到。于是,2006年6月12日,李慧芬就向国民党籍的“立法委员”邱毅爆料说,她有三百多万君悦大饭店的发票,被她的表姐李碧君拿去给陈水扁报“机要费”了,拿不回来了。于是,邱毅就通过媒体不断发声。

        在岛内舆论的压力下,6月28日,台湾审计部门开始对“机要费”进行审计。结果发现陈水扁2005年报销的“机要费”中,约七成七无支出发票或发票不合格,涉及款项超过三千六百万元。审计部门以“疑似有不法情形”为由将全案移送台湾高检署侦办。

        陈水扁、吴淑珍被控均涉“机要费”案,其中,陈水扁于任内具“刑事豁免权”的保护伞,检方并未侦办、起诉。陈水扁卸任后,特侦组则立即分案将陈水扁列被告侦办,起诉后再并案由向台北地院审判长蔡守训进行审理。而吴淑珍只在第一次开庭时到庭,此后连续17次请假。就是这样一个声称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在2007年年底“立委”选举和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却都能到投票所投票。有媒体评论说,吴淑珍的病是出庭就“晕”、回家就好。

        (摘自《民进党浮沉内幕》,华文出版社 2012年5月版,定价:5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