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春秋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白崇禧的台湾岁月

    白先勇 《 书摘 》( 2012年09月01日)

        1949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父亲由海南岛海口飞到台湾,那正是大陆失守、天崩地裂的一刻,疑危震撼,谣诼四起,许多人劝阻父亲入台,认为台湾政治环境对父亲不利,恐有危险。当时父亲可以选择滞留香港、远走美国甚至中东回教国家,但他毅然到台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向历史交代”。父亲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北伐、抗战、国共内战,他自己一生命运与民国息息相关,他选择台湾作为他的归宿,最后在台湾归真,是死得其所。

        父亲在台湾并未担任要职,过了17年平淡的日子。身为陆军一级上将,此为终身职,父亲在台时期,表面上享有一级上将的待遇,事实上暗地却遭情治人员监控跟踪。父亲对此极为愤恚,曾密函蒋介石诘问原由。

        父亲于1966年12月2日因心脏冠状动脉梗塞逝世,享年73岁。关于父亲死因,两岸谣传纷纷,有的至为荒谬。起因出自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员谷正文的一篇文章。谷自称属于监控小组成员,文中捏造故事,谓受蒋介石命令用药酒毒害父亲。此纯属无稽之谈。父亲逝世当日,七弟先敬看到父亲遗容,平静安详,大概病发突然,没有受到太大痛苦。

        父亲丧礼举行“国葬仪式”,蒋介石第一个前往祭悼。

        父亲在台湾17年,伏枥处逆,亦能淡泊自适。他曾为郑成功祠天坛横匾题“仰不愧天”四字,这也是他一生写照。

        “逼宫”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至1950年3月1日于台北宣布复职,这一年零三个月期间,中国大陆以至台湾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动——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飘零迁台。

        1948年12月,徐蚌会战完结,国民党军队溃败,60万精英尽失,全国震动。基于国际及内部的压力,蒋介石预备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与中共和谈。

        父亲于12月24日由汉口发出《亥敬》电,致蒋介石:

        民心代表军心,民气犹如士气。默察近日民心离散,消沉,遂使军事失利,主力兵团损失殆尽。倘无喘息整补之机会,则无论如何牺牲,亦无救于各个之崩溃。言念及此,忧心如焚。崇禧辱承知遇,垂二十余年,当兹存亡危急之秋,不能再有片刻犹豫之时。倘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对国家为不忠,对民族为不孝。故敢不避斧钺,披肝沥胆,上渎钧听,并贡刍荛:

        一、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美、英、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

        二、由民意机关向对方呼吁和平,恢复和平谈判。

        三、双方军队应在原地停止军事行动,听候和平解决。并望乘京沪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和谈部署,争取时间。上述献议是否可行,仍候钧裁示遵。”

        父亲写这封电报的时空背景及动机——徐蚌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失去战斗主力,已无法与共产党军队对抗,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父亲当时认为唯一能化解覆亡危机的办法,就是敦请美国出面,由国际调停国共内战。当然,与中共谈和,蒋介石必须先下野。蒋虽有引退之议,但迟迟未定,而形势急如星火,共产党军队渡江在即,所以父亲才“不避斧钺”发出《亥敬》电。电文语气十分沉痛,完全是在为“国家”、“民族”找一线生机。这封电报引起很大风波,被外界传为父亲向蒋“逼宫”。但蒋介石自己提议引退在先,而电文中并无对蒋不敬之语,国家倾覆之际,下属献策,亦属肺腑之言。

        1949年12月5日,李宗仁“代总统”赴美不归。父亲认为,李宗仁“代总统”阶段性的任务已了,应该将“总统”职位归还蒋介石。父亲数度电李宗仁,劝其返台交代,李拒绝,父亲对李此举颇不谅解。蒋介石在台复职,父亲是拥护的,所以参加复职典礼。

        父亲对蒋介石之进退,完全看国家大势所需而定,并非如一般传言拘泥于个人恩怨。父亲一生,一直把家国利益放在个人得失之前。

        与陈诚说真话

        1954年3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陈诚竞选“副总统”,请父亲帮忙拉票。

        北伐期间,父亲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时,陈诚任团长。抗战期间,两人多次合作,如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等。国共内战时,父亲任国防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两人也有意见不合、职权冲突之时。

        陈诚当选“副总统”后,蒋介石要他兼“行政院长”,他亲自来探望父亲,征询意见。陈诚患胃病,动过手术,肝也有毛病,父亲劝他要“养体养望”,父亲讲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将来的目的,不是老死台湾……副座责任加重,现在把身体弄坏了将来吃不消。其次要养望,‘副元首’希望威望一天天增高,不要损害他。譬如在‘宪法’中‘行政院长’是‘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如兼‘行政院长’,要对‘立法院’负责。‘行政院’部属很多,你对你自己有信心,但谁敢保证底下个个好,出了事,‘立法院’要质询,‘监察院’要弹劾,‘惩戒委员会’要惩戒,这都牵涉到本身,难免有‘用人不当、监督不严’之责,有损威望。”(《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

        父亲不赞成陈诚兼任“行政院长”,陈自己也并不想兼,但最后还是无法推辞。1966年,陈诚病故,享年67岁。陈诚兼任“行政院长”,操劳过度。

        父亲已不在其位,陈诚其实大可不必登门请教。大概陈诚认为父亲是说真话的人,意见值得尊重,父亲对陈诚那番忠言,出自肺腑。他认为,陈诚是将来接大位的人,“养体养望”为重。父亲与陈诚,容或派系不同,看法时有相左,但面临家国大是大非,个人私见皆可抛开一边,这就是他们那一辈的风范。

        与叶公超狩猎

        父亲喜欢狩猎,在大陆时公余之暇,与亲友到郊外行猎。父亲枪法神准,常常满载而归,曾驰骋青海草原,猎高原野牛。

        父亲曾笑叶公超是“理论狩猎者”,谈起打猎,头头是道,可经常空手而归。

        父亲与叶公超私交甚笃,赏识叶公超的外交天才、学识气度,叶公超大概对父亲的彪炳战功及军事才能亦是敬重的,彼此惺惺相惜,更重要的是两人的人格都有一种守正不阿的特色,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官员中极少数敢对蒋介石说真话的人。国家陷入危机,他们不惜犯颜直谏,因为他们都把国家安危放在最前面,是真正的爱国之士。后来,皆因直言贾祸,政治上受到打压。

        叶公超很早便常与父亲论及台湾在国际地位上的艰难困境,美国阻挡中华人民共和国入联合国的政策渐渐失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联合国是迟早的事,美国一直在酝酿两国的政策,台湾应该及早思考因应之道。我几次听到父亲转述叶公超的论点,其忧心忡仲,溢于言表。1961年,叶公超终因蒙入联与高层意见不合,又言辞不慎,撤职返台。

        1966年12月1日晚,父亲赴马继援将军家宴,叶公超亦在场,宴罢父亲与叶公超乘座车,并送叶公超回府。此时“前国防部长”、“前外交部长”两位都受到监控,只不知跟踪座车的是一组还是两组特务人员。那是父亲与叶公超最后一次相聚。12月2日,父亲心脏病猝发,遽然归真。

        受到情治人员监控

        1956年,父亲南下新竹、台南狩猎,发觉座车后面有一部军用吉普车一直跟踪,后来进一步发现,无论走到哪里,赴清真寺礼拜、开会、访友,任何活动,那部吉普如影附形,总是紧跟在后。父亲因此判断,本身已受到情治人员监控,乃于同年5月2日,亲笔手抄密函一封,致蒋介石,信中表明立场,并陈述三十多年来忠于党国的历史,然后向蒋质问遣派情治人员跟踪监控的原由。

        1949年兵败大陆,父亲入台,原抱着与共存亡之决心,未料一片赤忱,却遭疑忌,堂堂“四星上将”,当局竟暗地派遣特务跟踪,父亲心中愤慨,可想而知。这就是他在台湾生活极不愉快的症结。父亲一向厌恶特务政治,治理广西时,严禁中央特务在广西活动。他曾批评明朝皇帝仰仗东厂、锦衣卫,宦官监军之不当,认为此乃明朝败亡原因之一,而他自己晚年却遭特务长年骚扰,亦是绝大讽刺。

        父亲在台湾任职“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无实权,而且他自己言行谨慎,与海外桂系势力没有联络,对当局并不构成威胁。1947年“二二八”事件,蒋介石派父亲入台宣抚,父亲善后停损措施得宜,及时搭救不少临刑台籍人士,因此在台湾民众之间,有一定的声望,父亲入台后,仍有不少台籍人士与父亲保持来往。这恐怕才是父亲招忌的主要原因。

        父亲致蒋介石密函,由张群转呈,并有副本递给陈诚。陈诚亲自向父亲解释:

        “便衣人员是保护你的。我也有人跟随。”

        “你现在是‘副总统’,当然有此需要,我并无此必要。”父亲回答。

        可是那辆吉普车却仍旧一直紧紧跟随父亲,到他逝世。

        那时台湾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风声鹤唳。国民党败退台湾,防卫心过强,无端制造假想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父亲这样一位功在党国的百战将军,最后竟需动用情治人员,监控跟踪,岂不可悲?

        赖阿通是父亲的台湾猎友,新竹客家人士,在台北郑州街经营一家渔猎用具商店。父亲常去购买猎枪子弹,因此结识,变成猎友。赖阿通常陪父亲到桃园、新竹、花莲狩猎。

        1958年,赖阿通突然被“警备总部”逮捕入狱,罪名不明,大约是走私军火之类。赖家向父亲求援,父亲四处营救,亲自去见“警备总部”副司令李立柏,但回复无下文。赖阿通在狱中多年,出狱时,父亲已经过世。在狱中,赖阿通必然吃过不少苦头,出狱后只字不提,据后来情治人员透露,赖阿通入狱,是因他与父亲来往密切,如果此言属真,父亲当年知晓此事因他而起,情何以堪。

        与蒋介石君臣难以并立

        现在台湾及大陆一些人论及父亲与蒋介石的关系,往往喜欢夸大两人之间的矛盾,而且把矛盾变得琐碎。其实蒋、白两人之间的一些冲突,首先在二人的个性,二雄难以并立,两个强人相处,冲撞势必难免。而且古有明训: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其次,是两人在国家政策方面意见分歧时起的冲突。比如徐蚌会战,蒋介石与父亲在这关系国运的战役上,出现激烈争执,前后因果,使两人关系产生难以弥合的裂痕。但论者往往忽略了,蒋介石与父亲也曾有过长期紧密合作而得到良好结果的关系,父亲在北伐、抗战所立的战功,亦是蒋充分授权下得以完成的。蒋介石与父亲分合之间的关系,往往影响国家的安危,他们两人在国共内战期间,军事策略上未能同心协力、合作到底,是一大遗憾。父亲曾感叹过:“总统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有听。”他所指的,大概是他对四平街之役、徐蚌会战的一些献策吧。

        楚汉相争,大将韩信替汉高祖刘邦打下天下,功高震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为吕后、萧何设计残害于长乐宫。《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对人性了解最深刻的一笔。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摘自《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下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定价:9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