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经济生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谁都逃不过的廉价陷阱

    [加]戈登·莱尔德 著 王冬佳 译 《 书摘 》( 2012年09月01日)

        商品打折会让经济得到一时的繁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万万不可依赖它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因为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多多,灾难也多多,况且如今国际金融化的形势使得“蝴蝶效应”更加明显,一旦以此建立起来的经济大墙坍塌,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夜色尚存,许多人却早已像虔诚的朝圣者一样在商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影在停车场的灯光下攒动,排在前头的人裹着毛毯坐在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这些人正是冲着打折的商品而来,辛苦等待只为了抢购。如此大的排场在美国并不少见。全国各大商场诸如此类的活动几乎每次都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举行折扣活动的商场多得不胜枚举,但只有一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我们即将提到的沃尔玛商场。

        凌晨一点,美国长岛绿地购物区的沃尔玛商场门前,数以百计的购物者已经蠢蠢欲动,蓄势待发的阵势足以显示出他们的购物热惰。打折的商品对他们有着无法想象的吸引力。他们早已瞄好了沃尔玛商品宣传单上9美元的DVD(数字多功能光盘),有的人早已看好了25美元的微波炉,而大多数人则是冲着598美元的42寸LCD电视机去的。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购物计划。因为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大商场的商品纷纷降价,对于购物者来说,此时无疑是最佳购物时间,他们几乎将此视为一项竞技比赛了。

        消费者排起长长的队伍,在他们头顶,抬头可见沃尔玛商场用1.5米高字体写成的向广大消费者的承诺:“保证让您满意。”前些年,大多数零售商家推出的打折商品不管是促销时间还是打折商品的种类、数量上都有很大的限制,所以人们只好在规定的时间内排起长队,以求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据一位名叫娜奇·奥古斯汀的消费者称:她旱就相中了宣传单上打了五折的一款很炫的女士吉普车,与往年不同的是,当她凌晨两点到达绿地购物商场门前时,已经人山人海地排了足有2000人。人们的购物热情真是无法阻挡,正当她和朋友们谈论着购物计划的时候。身后的人群发生了一阵骚动,慌乱中她的电脑包被人抢走了,衣服也在人群的拥挤中被撕破了,有的人已经被打倒在地。“那时候的场景真是让人恐惧,整个人群乱成了一团,人们扭打在一起,弄得人心惶惶。”有趣的是,还有人不忘举起牌子,提醒人们队伍的排头在哪儿。商场的抢购时间即将到来,可是有些人仍然乐此不疲地厮打着,整个队伍如波浪般前后涌动着。有的人胳膊骨折了,有的人头部受伤了,此种景象连商场里的保安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更是担心等一下商场的门开了会是怎样的景象。

        离商场开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终于,时间到了,门刚打开了一道缝儿,久等在门外的人们蜂拥而入,门的折页被挤掉了,整个门几乎被卸了下来,保安原本打算用门来抵挡一下人流的冲击力,可是,当近两千人争着挤进门的一刹那,门被挤坏了,玻璃也打碎了。保安和商场的工作人员被挤倒在地,后面的人使劲地向前冲,前面的人像墙一样坍塌下来,刹那间,尖叫声、呼喊声充斥了整个商场,人们在慌乱中挣扎着、拥挤着。

        不管怎么样,不论谁承认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凡是打折的商品都很有市场,商场打折的商品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消费者前来购物。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沃尔玛还会有其他的商场采取这种促销措施,大到大型购物中心,小到便利店,他们都会采取这种做法增加自己的销售额。我们大多数人会莫名其妙地被打折商品所诱感,不管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还是不需要的,只要进了折扣商品区,人们就不自觉地开始掏腰包,有时甚至觉得买东西的理由是有悖常理的。总之,商品打折已经成为当代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

        不管是个体私营的小型商店还是世界级的大集团,商品低价销售的例子不胜枚举。也许我们的下一个苹果手机、笔记本电脑、零食,或是带去医院送给生病亲人的礼物,都有可能是打过折的。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物价就已开始悄然下降了,近二十几年的经济复苏迫使商家在大的经济气候下要么打价格战,要么就是誓死保证自己的商品质量和品质。如今的经济体系和过去有很大不同,整个产业结构的比例和各产业部门的繁荣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今的经济体系有坚强的策划、营销、制造系统作为后盾,过去占有重要位置的核心产业如今已被取代。曾几何时,石油、钻石,金属等高消费产业是我们生活中的支柱产业,而现在,快餐业、纸制品等低价商品风靡全球,正以势不可当的架势取代着原来的支柱产业。2008年,沃尔玛以年销售额4050亿美元超过了同期沙特阿拉伯的国内年生产总值,由此可见,低价消费品的市场前景极为可观,完全有可能成为引领消费需求的主力军。

        在世界经济变化的大气候下,发达国家为适应需求变化,转型发展以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2002年,沃尔玛集团销售业绩突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盘点一下,沃尔玛在发达国家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仅消费支出一项就占了70%。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叫做服务型经济,它以融资、科学技术、零售业为支撑,对媒体、娱乐、酒店、餐厅等非制造业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在经济危机条件下,个人平均储蓄金几乎为零。到2006年,整个经济形势已经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73年来首创历史新低,当年的经济大萧条也不过如此。

        和大萧条时期不同的是,此次经济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表面上个人财产的损失,而且是经济增长本身存在的缺陷。由于零售、金融服务,跨国制造业在现有经济形势下所占此重甚大,就使得世界各地区的经济紧密相连,一个地区消费者的捧场就可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房市的动荡和信用卡使用权的受限使很多商家感到灰心丧气,这就不得不让他们另辟蹊径——利用消费者的流动性重拾经济地位,重现的曙光将新兴的产业体系推到风口浪尖。在海上贸易的兴起和贸易逆差的推动下,1992—2005年间,美国零售商品的人均消费额足足增长了43%。很久以前,服务型经济开始发展时,就大有取代传统工业农业的趋势,如今,一些西方国家 (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服务型经济产业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为主导产业,因为在1994—2007年间零售业的比重增长了50%。同样,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其他国家也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转变经济产业结构,由以往的生产主导型过渡到消费主导型。

        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型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贸易都会面临百年不遇的机遇。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集中生产线,他的经营理念就是生产大众买得起的车,在几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个理念似乎更被人们推崇了。为了在艰难的经济环境中开发新市场,让消费者打开钱包,似乎所有商家都认为低价销售是一条黄金定律。

        消费贷款在西方经济中最为流行,可是,它的稳定性极差,其导致的后果是市场的严重失控,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紧接着企业倒闭,零售业也受到了空前致命的打击,这使人们认识到,在如今这个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的时代,消费者这项资源再次枯竭了。

        其实,打折活动并不能将广大商家从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因为大多数顾客都是打折时疯狂地购买东西、囤积商品,活动过后就没有多少人会再去商场购物了。2008年,就连一些国际巨型的商场也被连年的销售赤字拖垮了。经济危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经济恐慌充斥着整个社会。

        商品打折只是一时之举,美好的时光昙花一现,消费者们不可能永远这样热衷于购物,商家也不可能永远维持商品低价,当繁华散去,我们还得面临不争的事实。

        我们领略到的只是商品打折的初级杠杆效用,至于它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的破坏可就不那么容易修复了。

        头十年,我们很少考虑人力资源的问题,只知道随着企业的扩大劳动力越来越多。质优价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各大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不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可这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事实。从表面上看,全球经济状况良好,人们极易被其迷惑。事实上经济已经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中。商家和消费者都很看好的打折经济,在强烈的恶性杠杆作用下岌岌可危。追根溯源,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开始就带有缺陷。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劳动密集型,高能源消耗为主要产业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会越来越受到排斥,之前所走的路说白了就是一条单行道,而且必是一条死路。因为从客观上来说,这种增长方式是以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不可再生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上一代人用光了就意味着下一代人没得用了,简单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环境问题。所以说这条路是一条单行路,没有回头的余地,更别想重新来过,如此一来,我们似乎只能坐以待毙。问题已经暴露了,我们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未来的经济形势让人担忧,我们现在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了,因为我们正在被严重的环境问题所困扰,连年的洪水、旱灾、瘟疫使人类遭受着空前的毁灭性打击。连发展经济的稳定环境都不能保证,还怎么去实现发展呢。

        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就吃了经济、债务危机的当头一棒,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将不再是简单地寻找经济复苏源泉的问题了。为了做好未来全球经济的宏观调控,处理好国家问题,我们不能再人云亦云地跟在经济大国的背后了,他们以前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和经济预测导致了今天的严重后果。

        (摘自《谁都逃不过的廉价陷阱》,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定价:3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