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建设讨老百姓喜欢的政府

    袁岳 《 书摘 》( 2012年09月01日)

        林肯说,要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就是老百姓喜欢的政府。

        一个地方的治理,永远不是治理就没有问题。治理很有意思,其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治理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当你实施一个比较先进的治理,尤其是让人民参与的治理,更加透明的治理时,那么它的特点就是过去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会暴露出来,过去人们不当问题的问题会变成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类型跟过去的会不一样,这是治理的很重要的表现。在一个落后的地方,甚至十年间发生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而且这些问题没有人认真去解决它;而在一个先进的地方,就会不断发现很多新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越来越尖锐,且跟以前的问题很不一样,甚至你发现你原来那些知识都不够用了,需要再学习,需要创新。 

        我首先要说的是,一个开明的政务环境,其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党政机关干部讲的话和做的事情,要让人民群众能看得明白、听得懂。我们的政府还是太大了,我们党政部门的编制超过六七十个。老百姓看我们政府,说实话他们不太看得明白,因为我们太大、太多了。如果说一个政府部门相当于一本教科书的话,那么一个真的了解我们党政部门的老百姓,他相当于看了多少本教科书呢?七十本!相当于什么水平呢?硕士毕业。大家想想看,就算政务真的公开,又怎么能让一般老百姓都能明白?而且在老百姓的感受中,我们每一个科室干部的脸就是政府的脸,他可分不清哪个部门。公安部门干得不好的事,他就认为是政府干得不好,因为他把我们政府看成是一个整体,一缸水里舀出来的一瓢就代表那一缸水。另外,老百姓把党政看成是一伙的,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每个科员、每个科长、每一个科室就代表了政府的这张脸。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老百姓对我们政府的评价,包括对干部的评价,这跟期望有关,而不是简单的你干得好还是不好,它跟对你的整个的期待有关。比方说,你这个部门实际表现是80分,但是你跟老百姓说你可以做到98分,可实际上你只做到80分,最后老百姓给你的评价是75分。当我们面对一个管理对象时,我们的态度就能决定人们对我们的评价。在科室里面,干部最可能有的两种态度是:第一种,公事公办——公事公办的态度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就是遵循自己的工作规矩,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就是冷漠,也就是说在你的眼里,不管他是刘大爷还是王大娘,或者张先生,这些对你来说没有什么两样;第二种,在面子上你可能会比较傲慢,或者说你嘴巴上说得很好,但是实际上办不到,这时就会提高他的期望而降低了他对你的评价。比如,在我们做全市的评价时,A区有个很不服气的地方,说为什么我们的得分跟B区差不多?难道我们的水平比B区还低吗?其中的问题在于,A区管理对象的要求比B区管理对象的要求高,如果你的管理只是跟B区的干部一个水平的话,那么你的管理对象对你的评价就会低。

        从今年的政务环境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到,得到认可的服务包括:第一个就是做法、手段和流程比较规范化;第二个是针对企业的服务,尤其是一些外资和大型企业的服务上面,出现了个性化服务的做法;第三个是对有钱人的服务还具有相当主动性。服务中也有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同的人对政策法规的解释不一样,显示出缺少足够而有效的标准化培训;其次是我们的投诉不方便;第三个是沟通的被动性;第四个是服务迎进来还可以,送出去的服务不够;第五个是当面办事好点,但看不见的电话沟通差点。 

        针对这些不足方面,需要有改进的考虑,发展精细化行政。就像现在我去补办一个驾照,8分钟就什么都搞定了,比起过去一个月的时间,觉得效率真的是太高了。但是你不要以为我8分钟补完之后,我就对它完全满意了,不是!比如中间那个验光环节,他说我还是要验一下,我就把单子给他了,可他签了一个字没验就交给我走了。当时我就在想,既然不验那干嘛要有这个环节呢?所以这个对我来说,因为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我的关注点又转移到细节上去了。 

        在整个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逐步提升的时候,我们作为办事人员,也对我们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第一个是新知识。比如我们做同样的事情,帮人解决问题,如果还用原来那套能力和原来那套知识就不好用。大家受的训练中有两种重要的知识,第一种政治知识,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你的专业业务知识,像税务或审计知识等。但是什么样的知识能够帮助你理解对象的需要呢?比如说大众社会学,比如说流行心理学,比如说大众文化学,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明白为何政务服务信息要易懂、要明确、要一致。第二个是不断反思。比如昨天我那个活那么干了,那么干了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经验是什么?所以在这些地方我建议大家要培养一种反思的习惯,使自己成为自我激励、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的“三自人才”。第三个是要接触一些其他理念的知识。比如你是工商的干部,不要整天光学工商管理的知识;教育部门面对的是年轻人,或者是年轻人的家长,年轻人的思想很丰富,每天看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你就不要简单地认为年轻人整天玩游戏是不好的,要我说你都没玩过游戏,怎么知道游戏不好呀?最后一个是要改善我们的沟通技能。我们跟一个陌生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做公众演讲的能力,我们和领导之间做探讨说话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能说到点子上的能力,要有讲到大家都不想睡觉的能力。

        (摘自《重民时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定价:36.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