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话说茅台收藏之土陶瓶

    赵 晨 《 书摘 》( 2012年02月01日)

        “土陶瓶”茅台酒是茅台酒发展历史中的瑰宝,它蕴涵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茅台酒时,哪个人能说它的背后没有无数的辛酸故事,与它触面,就是和先人对话,虽然看到的是陈旧的过去,但是我们依然是幸福的。

        众所周知,中国早期王公贵族所使用的酒具多以青铜器为主。陶瓷器因为烧制的便捷和成本相对低廉,在当时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尤其是百姓的欢迎。到了唐宋时期,把酒当歌之时已然举起了陶瓷的酒杯,轻便的烧制品早已经代替沉重的青铜器。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各式各样的陶瓷器出现在有人活动的任何角落。茅台酒的罐装器皿从圆形陶罐,到柱形陶瓶,到白瓷瓶,再到如今的白玻璃瓶罐装,包装的轻便和精美逐步地体现。茅台酒早期使用土陶器皿,最主要的是因为酿酒者对陶器所拥有的极佳的透气性能和避光的特点十分信赖,酒可以在陶器内继续发酵,越发酵变得越醇厚,酱香浓郁。后来改为柱形,让其拥有了美观的造型和便于携带的特性。今日我们说到茅台酒,了解茅台酒的悠久历史之后,必须从土陶瓶开始讲起,因为这个时期奠定了茅台酒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  

        陶器诞生

        人类学会用火,文明由此开端,而在学会取暖和熟制食物之外,使用火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大约一万年前偶然间烧制成了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烧制陶器在温度上有严格的要求,通常都会低于1000℃,而瓷器必须达到1200℃以上。所以,科学地去定义陶和瓷,实际上是两个概念。陶器胎体质地疏松,有孔隙,因此拥有较强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发展到汉代以后,在陶器的烧制上有了一个重大改进,在陶器的表面施釉,有了釉的存在,陶器减少了吸水率,所以釉陶比单纯的陶器更加容易使用。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20世纪50年代的茅台酒,就是由这种釉陶瓶灌装的,在保证良好的透气性的前提下,又减少了吸水率,还能非常好地遮避光线的射入。所以说釉陶是酒类窖藏的最佳器皿。    

        现在的藏酒界都把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圆柱形陶瓶灌装的茅台酒亲切地称为“土陶瓶茅台酒”,实际上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釉陶瓶茅台酒”。实际上直至今天,茅台洒的釉陶瓶一直都没有被完全淘汰,而是越发变得美观和实用,瓶体本身质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部分品种还在瓶身釉面作冰裂纹,增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洒瓶形制

        茅台酒的包装瓶从历史走到今天,从朴素到精美,从单一的品种到如今的多样性,显示着茅台酒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清代延续至民国时期,茅台镇酿酒烧房所使用的盛酒器皿均为施黑色釉圆鼓瓷罐,其施釉均匀,色泽明亮,表面透明光泽。      

        而到了民国初年,因为战争、动乱等原因,茅台镇周边已经不再烧制器形相对工整的黑瓷作为灌装白酒的容器,而大多改为陶罐,从而降低成本且更容易烧制。在这个时期所生产的陶罐有明显的施釉不均匀的现象,工艺要远远落后于清末之时的黑瓷,而且此种形制的陶罐釉色各有千秋,均是施釉不均匀所导致的,如出现黄、黑黄等现象。    

        民国初年的贵州,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在贫穷之中,社会购买力相当低下。然而茅台酒的销售价格却非常的高,每公斤售价竟达白银两钱四分,相比普通白酒每公斤白银四分要高出数倍。此时购买茅台酒的大都是贵州的地方官员和富商。茅台酒的大宗销售方式常见于罐装在百斤酒坛中而被整坛卖出。当然也有部分烧房推出小型陶罐包装,以满足市场需求。民国4年(1915),国民政府农商部向全国各地征集产品前往巴拿马世博会参展。茅台酒因本年有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奖的记录,被列入农商部所征产品的名录。茅台镇上的“成义”与“荣和”两家烧房也以“华茅”和“王茅”品牌应征。在审核应征商品的时候,农商部的官员们发现两家所产茅台酒都来自茅台镇,而且都使用圆形喇叭口的黄釉圆形陶罐为酒瓶,且都冠有“茅台烧房出品”字样,唯一的区别是标注有“王”、“华”。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民国4年(1915)前,茅台酒所使用陶罐至少有“成义”、“荣和”两家烧房使用黄釉陶罐,其他烧房出产的茅台酒罐装的陶罐造型和釉色也各有不同,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也无法去统一。    

        因为民国4年(1915)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茅台镇上的各家烧房逐步开始普及烧制小型酒瓶便于罐装销售。紫釉圆陶罐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罐装茅台酒的器皿之一。

        民国13年(1924),军阀周西成“靖黔军”自立政权,坐镇赤水河畔。他旗下大部分军官都是他的老乡桐梓县人。同年6月,周西成在茅台镇建立十师护商处,重点保护茅台酒的生产和经营。因为他本人十分喜爱茅台酒,除了自用以外,每年都要大量采购送礼。所以当时的报纸上曾登出“内政方针,有官皆桐梓;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的对联来讽刺周西成。到了民国15年(1926),国民政府委任周西成为贵州省主席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此时的他掌管贵州全省军政,对茅台酒的采购量更大了。就在这个时期,茅台镇上的“成义”、 “荣和”两家烧房首先开始打破陈规改进包装,烧制圆柱形小口状陶酒瓶,以便装运。两家还都在茅台酒瓶的商标上做起文章,全部改为道林纸石印。“成义”、“荣和”争先使用好的材质包装茅台酒,由此可见当时的茅台镇烧房对像周西成这样的大客户的重视。

        “成义”、“荣和”两家烧房新式的柱形茅台酒瓶所用的商标均为白底蓝字,除酒瓶正、反面两面贴标之外,还要在酒瓶的瓶口上再贴标封口。正面两侧印有麦穗,中间是“回沙茅酒”字样,背面说明茅台酒是用茅台杨柳湾的天然泉水和精湛的工艺酿制而成。  

        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这段时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其瓶与1956年后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相比,通体瘦长,表面为略显粗糙的黑褐色釉,是沿用的“三大作坊”时期的茅台酒瓶。我们今天难得一见的新中国成立前茅台镇“恒兴酒厂”所产的“赖茅”,它所使用的就是此种酒瓶。    

        20世纪20年代,茅台镇出现了圆柱形土陶瓶包装茅台酒,较好地解决了运输的问题。其体形较小,呈竹节状,由两个成形的胎体拼接而成。通体不规整,显得相当粗糙,严重缺乏美感。到30年代之时,瓶口内呈倒三角圆锥形,便于木塞封口,圈足还算工整。40年代末,因为内战、动乱在内的诸多方面的原因,此时期烧制的陶罐瓶更加粗糙,只能说是一个装酒的容器,谈不上美观。

        三大烧房

        只要讲到茅台酒的历史,我们经常会提到三大烧房,分别是茅台镇上的“荣和”、“成义”、“恒兴”三家烧房。

        三大烧房中所产的茅台酒的品质和包装远远优越于其他作坊。在三大烧房中,由王氏荣和酒厂生产的茅台酒为“王茅”,由华氏成义酒厂生产的茅台酒为“华茅”,恒兴酒厂则为“赖茅”。我们今天依然可以见到的仅有“荣和烧房”更名荣和酒厂前的酒标,恒兴酒厂生产的“飞鹰牌赖茅”以及有狮形标志的“金茅”,包括民国时期三大烧房的“三茅”报纸广告。沧桑的外表,有多少历史故事在其中蕴藏,值得我们每一个藏酒之人去细细品味。    

        竞价土陶瓶

        2011年3月17日下午,上海国拍行举行了第二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此次拍卖会共吸引了六十多位竞买人参与竞拍,以及近三百位市民前来旁观。参拍茅台酒共有116瓶,大多年份为20世纪70、80年代,拍卖成交率达到了99%,成交总价534.34万元。其中第十八号拍品:785克“60年代地方国营五星贵州茅台(矮盖)”以25万元起拍,最后被我以总价73.36万元成功拍得,增值率高达164%。实际上我在竞拍之前,预计的心理价位是100万元人民币,没想到最终总价只以73.36万元成交,该瓶茅台酒由于瓶身上的生产日期清晰可见,再加上它的年份,在目前市场上已很难寻觅。让我在上海这个经济中心捡到了一个漏。

        如今,喜爱收藏茅台酒的人最为兴奋的就是见到“土陶瓶”茅台酒,虽然几十年来,茅台酒厂的技术人员一直在改善酒瓶乃至酒质的工艺,无论是酒瓶还是茅台酒本身的质量,如今都远远高于过去,但是我们依然对这不易一见的“土陶瓶”情有独钟,因为它凝结的质朴和沧桑是历史带给我们最好的见证。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茅台酒时,哪个人能说它的背后没有无数的辛酸故事,与它触面,就是和先人对话,虽然看到的是陈旧的过去,但是我们依然是幸福的。    

        “土陶瓶”茅台酒是茅台酒发展历史中的瑰宝,它蕴涵着先人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如今20世纪50年代的土陶瓶在各大拍卖会上已经成为宠儿,勇夺标王,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国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会了如何去尊重文化、善待文化,学会了用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去享受由文化带来的喜悦。国家的富强,让我们能够在和谐中享有文化,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值得庆幸。

        (摘自《赵晨说藏酒:茅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6月版,定价:5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