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我健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练习太极拳有三十多年了, 练习太极拳是因为我体弱,与家世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家与孙剑云老师(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孙禄堂之女)的世交渊源,使我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向孙老师学习形意拳,后来学孙氏太极,再后来自己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三十多个寒来暑往,练习太极拳成了我不间断的功课。
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
我说太极是我健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观对我的渗透甚于太极拳。我的MSN签名是“无处不太极”,我的新浪博客名称是“谦和太极”,这都是太极观层次的。太极观,其实就是“天人整体观”,一动无有不动,开合、进退中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与平衡。而太极拳,与其说是“练身”,不如说是“修身”。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很诱人,但纯粹的一招一式并没有什么意义,练起来——尤其是要练到有益于健康,练到作为一种养生之道的程度还是很不容易的。
在人生的浮沉荣辱之中,在生活的悲欢离合得失之中,我感悟到了太极所带给我的乐趣和文化底蕴。太极者,无极而生,变化之符号也;人生万象,社会百态,历史之轨迹也。太极至真至纯,以简示繁,亘古不变。
太极养生重点:浑圆和开合
脏腑浑圆、经络浑圆,丹道浑圆
太极拳之所以有养生健身的作用,它的重点在于三个“浑圆”:一是脏腑浑圆,就是要让脏腑调和、和谐起来;二是经络浑圆,目的是使周身气血通畅;第三是丹道浑圆,就是形神合一,精神意识要支配运动,比如骑马,人马合一;开车,人车合一。太极拳是要追求形神合一。
开合:疏通心脉,改善睡眠
太极拳有很多流派、很多招式,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我将它就归为两个招式:一个开,一个合。所有招式都是从这两个招式变化出来的。
开合的练习法在形式上很简单,也很容易掌握。在做这个动作之前,两脚站立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全身放松,目视前方。将两个手臂缓缓升起,手心劳宫穴相对,举到与胸平就行。然后左右手分别向外拉伸,意想两手好像有皮筋束缚,动作要慢,缓缓而开,意念至无穷大,远到天边触手可及时,再做相合的动作;合时两手手心相对,缓缓合于胸前,此时两手基本相接,意想两手之间有弹簧之阻力,意念至无限小,小到极点。如此反复,一开一合时间以五秒左右为宜。
开合的动作就这么简单。开为阳,合为阴;开为动,合为静。重要的是在做开的时候要尽量去想,宇宙有多大开多大;合的时候要去想,合到无穷小。这样才会放松,才能够疏通心脉。这个动作主要就是帮助疏通心脉,使心胸开阔起来。
开合的动作对肩周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有一个朋友,五十多岁了,有很严重的肩周炎,我就让他没事做做这个开合,散步的时候可以一边走一边做。久而久之,他的肩周炎好多了。
开合对身体的养生保健作用在于阴阳二气盈虚消长、互相调剂,对心肾功能、心肺功能均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此可以宁心益智,缓解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
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太极拳中的开合,有运动形式上的开合,还有内在的开合,而且“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如在太极拳白鹤亮翅的定势中,其表现形式是上开下合,内在的开合主要体现在精神意识方面,心气一开,周身百脉皆开,心气一合,则周身百脉皆合。
太极开合的道理,其实也蕴含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知道,热胀冷缩是个物理现象,以太极拳理法理解,它也是开合现象;春夏秋冬是自然四季交替变化规律,其中同样蕴涵着开与合,春夏是开,秋冬是合,所以在养生规律方面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以我们开门来说,下班回家后将门打开,进屋,然后呢,一定是将门关上,这就是合。倘若不关门呢,不关门就是有开无合,盗贼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习惯上一般都会把门关上。就我们人体的毛孔而言,同样好比是门,它也有开合的功能。天气冷了,毛孔会自然阖上以抵御寒气侵入身体,天气热了,毛孔则会自然张开排出汗液从而引热外出。
中医在治病中也时时运用开合之法,如脑血管意外疾患。按中医讲,脑血管意外疾患有闭证、脱证之别。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等多属于闭证,此时用药可用开窍之品;若卒然昏仆不语,口开、手撒、遗尿等多属脱证,用药之法为回阳救逆,这就是合的法则。
升降势打通任督二脉
升降势取自太极拳中的起势,动作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无论年龄长幼皆可练习。
首先是预备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腿微屈,自然站立。升——两臂缓缓抬起,手心向下,举与肩平;降——两臂缓缓落下,手心向下,似按浮于水中之木板。呼吸任其自然。如此反复。在户外、家中皆可练习,时间每次5~10分钟为宜。
做这个动作时,你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预备势站立3~5分钟后,开始按前述做升降势。心意一沉,旋即向后将气自前丹田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随两臂做升的动作时,内气自后丹田循脊背正中之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至两手腕背部;随动作降时,内气缓缓循两臂至前胸回至前丹田。做下降动作时,要体现出心气一沉,浑身上下皆沉,且须保持一致,若老虎、雄狮般浑身上下俱下俱沉的感觉。练习时不要刻意强为,随心而想就是,日久内气自会充盈,内气充盈则水满自溢。
心肾相交,升清降浊
这个动作着重在于任督二脉的练习。取自然界之阳生阴降之理,通过不断练习,使人体上下交通顺畅,心肾相交,升清降浊。因此这个势子升的动作循督脉上行,具有补肾壮阳、柔筋壮骨、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降的动作循任脉下行,具有调理冲任二脉、通利二便及防治妇科痛经、闭经等症,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病症轻的可以替代针刺、药物。
缓解眩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等症
这个动作特别适合眩晕、头痛、头胀、耳鸣、心慌、失眠或四肢略有麻木症状的人。按中医讲,这些症状的出现多因人体上下交通、升降功能失常导致。
阳升阴降,乃自然规律,如云彩飘在空中,雨水下落地面之自然现象。阳气过亢,则会产生眩晕甚至血压升高、头痛耳鸣之症;清阳不举,浊阴不降则会导致夜不能寐及心慌等症。任督二脉淤阻会影响体内其他经脉的顺畅,所以有时会产生四肢麻木的感觉。
若无器质性病变,这些都可以通过练习升降势而收到良好的效果。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或脑血管意外等患者,也可通过适当练习起到辅助康复作用。
适宜妇女痛经、腰酸、腹胀、尿频、乳胀等症
妇科之症,除经、带、胎、产外,其他与男性并无差別。从中医理论讲,妇女经带之疾患,全因人体之冲任二脉的流通不畅,治疗上以理血之法为本。任冲二脉流通,则经血充盈有度,才会应时而下。至于致病因素,则多与忧思愤怒以及形寒饮冷有直接关系。如尿频的原因多与形寒肢冷有直接关联。
经常练习升降势,对于人体气机升降功能会有很大帮助。再通过太极拳要求的平心静气、中正开合,相当于找老中医开方理气,其道理和作用是一致的,且还能够收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虚心的作用。
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松散是基础,空通是目的
太极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空通松散。松散是基础,空通是目的;通是散的延伸,松是空的基础。
松,在肢体上是肌肉、关节和骨骼的放松;在精神上其实是一种意境的放松;在生活和工作中则可以理解成一种乐观态度。松是学好太极拳的基础,没有精神和意识上的放松,肌肉、骨骼以及人体百脉就不可能放松下来,也就达不到肢体拉长的效果,更不可能达到空通的整体要求。
散,在练习太极拳中的要求是力与气的延伸。我们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聚集能量,还要做到收发自如。“发”实际上就是太极拳中所要求的“散”; “发”与“散”在技击上的作用是将力与气,即太极拳中的“劲”施用在对方身上。在现实生活中,人类之间在情绪波动上的相互影响,超越了人类在疾病之间的传染途径,所以,无论是物质之间、病毒之间乃至精神上都存在着信息的交互通道,我们将这种通道叫做感应。
空在人体上的反应是虚。在太极拳的技击方面是引进落空,使对手失去重心;在兵家谋略上体现在避实就虚。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处世技巧或圆滑;更高的境界则是理解与包容,所谓虚怀若谷的意思。其实什么叫空,空就是将心里面的杂念、尘雾全部抛出去。实际上人人所求最后的东西就是空。人与人之间,只有当心中都空无所有的时候,才会是相通的。
通在人体中指的是气、血以及经络百脉的畅通,在太极拳中是力的贯通隧道,而力的贯通应该是在精神意识指导下的气与力的延伸。正如《拳经》所言:“以意行气。”《黄帝内经》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其中所指也是气。所以人体内气血、经络通畅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引申到家庭,是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顺畅,于自然界则应该就是天人合一。
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太极拳是重意不重力,做动作的时候一定要去体会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它是用周身的运动,而绝不是说只有手在这动,它的每个动作是意动步又不动,形成内外相合,形神一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健身效果。
有些人是上实下虚,血压有点高,太极拳里的升降势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去体会空通松散。
在做升降势的时候,要去想大自然的清新之气,从头顶进去了,然后顺着前面(实际上它是任脉)缓缓而落;也可以想是在冲淋浴,“哗”水冲下来了,下到肚子这儿,顺着两手向大腿外侧移动,然后从两个大腿外侧一直灌注到脚底。这就叫空通松散,并不是将气装进来就困住不走了,一定要让它出去,感觉是洗刷身体,将一身浊气从脚底下散发出去。所以这个势子对缓解高血压会有很好的效果。
(摘自《养生就是生活》,作者为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伯华医馆馆长。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版,定价: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