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台湾女孩,通过加入W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组织,在北欧开始了一次有机农场的奇妙旅程。也许,劳作反是插曲,而文化相易的生活体验才是主题。
家庭人物介绍
Nils,Voderup农场主人,平头、身高将近2米,是个亲切的好爸爸。言谈风趣有想法,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多话。信奉自己特殊的教育方式,说故事时很生动。
Maja,Nils的老婆、三个孩子的妈。平常在城市里工作,每天下午四点前会火速赶回去享受家庭温暖。个性开朗、活泼,也相当贴心。喜欢哼哼歌,是个快乐的艺术家。
三个女儿:大女儿,已经9岁了,懂事有气质,会照顾妹妹。最喜欢唱歌和推“小红”推车到路边卖樱桃。
二女儿,7岁,是个活泼的孩子,圆嘟嘟的小脸总是脏脏的。
最小的女儿,年仅l岁,是家里的霸主。活泼好动又非常霸道,虽然还不太会走路,却没有一刻可以安静下来。
Anna,Nils的母亲,自从丈夫过世后独自住在阿罗斯科宾小镇。有大量阅读书籍的习惯,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是个具有知性美的典型北欧女性。
初到Voderup农场
在到达爱罗岛之前,我们几乎搭尽陆海空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火车、地铁,还有渡轮。因为爱罗岛是个非常偏远的小岛,离哥本哈根国际机场有一大段距离。
第一个农场位于岛上的佛德忽(Voderup),是一个观光胜地,最有名的是海边Voderup Cliff。我们住的地方很像电影《恋爱没有假期》里的小木屋,相当温馨。房间的外面是一片绿地,种了几棵漂亮的樱桃树,还有纯白的桌椅和一个小小的秋千。农舍是属于丹麦式的两层楼建筑,造型非常的简单、淳朴,淡蓝色的墙壁配上咖啡色的屋瓦,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两个大门可以进入屋内。
Nils的农场有16公顷之大,包括一大片麦田、养牛的草原、果园,还有一块菜园。从农舍走到海滩,一趟约20分钟的路程,都没办法逛遍农场,可想而知,经营起来有多辛苦。再加上Nils坚持要用有机的方式种植作物,不允许任何的农药或化学物质污染农场,难怪会需要WWOOFers的帮忙。
变身园艺专家
在北欧,一天只需要工作四五个小时就能换来温饱。大老远飞到这么遥远的国度,就是要有工作的热情干劲啊!
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是除草。这个种满包心菜和大理花的菜园长满了茂盛的杂草,像块未经整理的荒地,四周却是美得不像话的景色。绿色原野后面是深蓝色的海平面,白色的长椅和红色的大理花点缀着微凉的风。在如此美好的环境工作,难怪北欧人可以这么快活。
Nils对环境保护不遗余力,绝不以利益为主要考虑。我们第一个拯救的植物是鸟种子,它会长出一种特殊候鸟喜欢吃的食物,吸引候鸟栖息。这些候鸟冬天会飞往南方,夏天就到Nils的农场避暑。Nils骄傲地说,他的农场让许多稀有动物和植物,从濒临灭绝到出现生机。种植鸟种子并没有办法从中获利,对Nils而言却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就是把对农场有害的“蓟”清干净。紫色的蓟肆无忌惮地长了满满的原野,是Nils打算让牛儿们换季时吃草的地方。蓟这种野草,会吸取作物养分、生命力坚强,有强壮的根茎和有刺的叶子,想彻底根除就得连根拔起。因为我们两个的力气不够大,所以Nils只要求至少把紫色的花都清除,以免繁殖过盛。听起来很轻松的工作,花了我们三天的时间,那一片原野至少也有5公顷以上吧!
其实想想,Nils大可以用农药一喷,整片紫花藿香蓟就必死无疑,根本不用请WWOOFers帮忙。但他为了环境而坚持,付出时间、心血和金钱,情操实在令人感动。
台湾小厨娘
没想到在农场还有机会可以展现很弱的厨艺。前往农场之前,Nils告诉我们,往后的日子要自己准备早餐和中餐,并到镇上的超级市场采买食材。
通常Nils会在前一天晚上先问要不要煮晚餐,并请我们写下所需要的食材,他再请Maja下班前买回来。但因为我们两个完全没有料到要准备煮中式料理,完全慌了手脚。所以建议WWOOFers在出发之前可以先练练家乡的手艺,大部分的农场主人都很喜欢特殊的异国料理,中国是个以美食闻名的国度,怎么可以丢脸呢?
到底什么是足以代表中国的简单饮食呢?其实很多地道的中餐都需要特殊的食材、工具,如果食材不一样,味道就不对了。我们讨论很久,终于决定要煮水饺和西红柿炒蛋。决定后我跟Elsie马上打电话回家向妈妈求教,真是“厨艺用时方恨少”啊!
面粉加红萝卜汁,就成了红色的水饺皮,加上Maja特地帮我们带回来的绞肉及丹麦大白菜,就成了一盘特大号的水饺。西红柿炒蛋则是缺少香料,因此被我们戏称为美式西红柿蛋,充满西红柿酱的味道。在厨房忙了半天,孩子们都等不及地赶紧上桌。不知道是否因为水饺太大,Nils全家居然是用刀叉来吃!那充满着文化冲突的画面,就像英国人穿旗袍般的诡异。然后大家仍在谈笑中度过愉快的一晚,并且对我们的厨艺还赞誉有加呢!
第二次我们煮了浓浓的咸粥,用芹菜、碎肉、胡椒粉调味,并挑战糖醋鱼。上次在Maja的柜子里发现有库存红豆,激起对红豆汤的思乡之情,于是另外煮了一道红豆汤作为甜点。这么丰盛的菜单,我们两个小妮子怕来不及完成,甚至从下午三点就开始准备。没想到丹麦的红豆居然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越煮越大颗,吃起来也没有红豆的香味。原来是品种不同,当地的红豆通常会煮成咸的,当做主食。可想而知那一大锅红豆味道有多可怕,害我们根本不敢端上餐桌,偷偷藏起来。没想到在厨房里,文化差异也如此明显,看来浓浓的乡愁是无法用丹麦红豆化开了。
尽管Nils一家人都很喜欢我们的料理,但在谈笑一会儿后,却见Nils欲言又止,最后他终于说:“你们的米,是不是因为煮太久,所以煮坏了?”我和Elsie相视而笑,原来大家对料理有不同的解读,因为丹麦人习惯吃甜的粥、煮咸的豆子汤,刚好和我们的传统习惯相反。红豆汤和咸粥事件,可以说是丹麦厨房里美丽的小错误啊!
世界上最好吃的奶油
WWOOF坚持的原则是有机农业,大部分的农场主人都会尽力做到自给自足。Maja平常就会自己烤蛋糕和面包,离开前还烤了丹麦传统蛋糕请我们吃呢!传统丹麦蛋糕有很多种形式,大多都长得很像塔。Maja烤的看起来很像手指蛋糕拼凑在一起,吃起来酸酸甜甜,通常会配酸奶,味道很搭。Maja说传统的丹麦习俗,女主人会端出七种不同的蛋糕,请客人每一种都尝尝,让我不禁觉得,身为丹麦妈妈,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
Maja总是很亲切贴心地照顾我们,那天她拿来了几个亲手做的手工面包、奶油和自制的蜂蜜,因为她知道我们的中餐要自己解决,生怕有需求却不好意思说。她说丹麦的奶油和蜂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一个快乐的民族对自己国家就应该要有如此的认同感,Maja言谈间散发的自信和坚定很有魅力,这点要多向她学习。
丹麦的蜂蜜很特别,跟以前我们看到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般吃的蜂蜜是液态的,金黄色透明的质感,吃起来很滑顺;丹麦的蜂蜜则是比较接近固态,沙沙的,偏淡黄色,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至于奶油,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奶油了,香浓的奶味加上一点点咸味,完全不会觉得腻。Maja还教我们丹麦的传统吃法,就是把蜂蜜和奶油一起夹在面包里,同时享用两种特产的美味。第一次享用Maja给我们的手工面包夹蜂蜜和奶油时,我觉得自己好像到了天堂,那滋味许久都无法忘怀,好吃极了!
风车事件
放眼望去,丹麦有很多白色风车,在平坦的原野上构成如画一般的美景。岛上70%以上的电力都是来自风力发电,Nils的农场也有两三座美丽的风车。一开始我们只是单纯地欣赏风车所构成的美景,完全没有想过这样的景色背后代表什么意义。
Nils认为,即使是风车这种低污染的发电工具,对环境多少也会造成影响。风车基座的周遭,植物通常不太能存活,以此为栖地的候鸟也会受到影响。村里在争执要不要加盖大型的风车,因为人口增加的同时,用电需求也增加,目前的风车数已不敷使用。Nils反对建造大型的风车,尤其是在Voderup农场这个他付出很多心血的地方。他认为丹麦人应该要把心力多放在研发和创新上面,想想未来是不是有机会发明更好的发电方式,对环境造成最小的破坏,而不是一味地想多盖一些风车,不断沿用先前就有的技术。
身为环境保护专家,Nils也接受电视台的专访,为拒盖大型风车请命。记者事后把专访的影片寄给他,他一面解释,一面分享那段报道。幸好整个报道还算偏向环境保护的一方,媒体并没有偏颇利益取向的团体。事实证明,丹麦的媒体产业相当重视环境保护。 北欧的思维模式很特别,他们对未来很有信心,认为任何事情必有解决之道,也非常崇尚身体力行。为什么北欧的创意工业会如此兴盛?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乐活人生
态度是文化差异明显的象征。Nils说:“我不懂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会想要聚集财富而一天工作很久,也不懂为什么会有放弃家庭而迁就工作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些不同的观念多是源自环境。
已经有三个孩子的Nils夫妇,很懂得享受人生。某天Nils说他要和Maja单独度过一个晚上,在家里烛光晚餐。我和Elsie很识相地说:“那我们今晚就不打扰了,好好享受你们难得的约会时光吧!”于是,我们骑脚踏车去旅行;他们则享受了两人甜蜜时光。 Nils和Maja是玩音乐而认识,他们都喜欢旅行,Nils吹萨克斯。Maja则是主唱。Nils很喜欢流浪,但是在遇到Maja之后,就定了下来。不仅有浪漫的相遇情节,结婚后还能偶尔享受浪漫的片刻,没有被孩子们绑住,他们真的很懂得享受生活。
还有,Nils夫妻对分离与死亡的态度非常超脱。旅程中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分别而难过,相聚的时间已经很短了,再花时间难过有些浪费。受他们的文化感染,我们在告别的日子从不感到悲伤,总以歌声结束上一段旅程。我们哼唱的多半是自己很喜欢的歌,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前,带给朋友欢愉的气氛。在这里学会的另一个态度就是“活在当下,享受人生”。
关于死亡,他们也都不讳言。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Nils的爸爸已经过世,只是纳闷为什么都没有看过传说中孩子的爷爷,还以为他只是出远门或去工作。Nils的爸爸在2002年去世,距离我们的拜访也过了五年左右,但Nils一家人仍常提到他,仿佛还在人世。Anna甚至分享她为丈夫出版的画册,家里也挂满了他的画作,感觉就在身边一样。他们认为,最好的缅怀方式就是永远记得,因为他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就算天人永隔,还是可以互相参与。
(摘自《流浪在北欧农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