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军事天地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航母招惹了谁?

    郑文浩 《 书摘 》( 2011年11月01日)

        从甲午海战之后,海权的丧失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太多的屈辱与苦难。从1930年中国国民党提出了第一次要建立中国航母的计划,到2011年中国首艘航母的出航,中国人的航母梦整整经历了七十多年才实现!然而,即便是这样,中国航母还是招来了不可思议的种种是非……

        美俄英法中,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即使是亚洲的泰国,也拥有一艘轻型的航空母舰。但中国航母的“魅力”在于,还未问世就已经“名声在外”。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炒作中国航母最为起劲的国家,反倒不是和中国有南海争端的菲律宾、越南、印尼,而是已经拥有直升机航母、海上作战力量东亚第一的日本、在印度洋拥有两艘航母的印度和航母已经完全核动力化、海军实力第一的美国。

        日本和美国,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国家。特别是日本,我们中国领导人或者外交官员在谈到中日友谊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衣带水”。这只能说是我们中国人太宽厚了。日本在海上,曾经多次向中国发起挑战,有的失败了,例如唐朝白江口海战和明朝的露梁海战;但一旦成功,则预示着中华民族巨大灾难的来临。甲午海战之后,日本把大清朝所谓20年洋务运动“同治中兴”的虚假繁荣扒了个精光,一下子站到了亚洲第一的历史顶峰上。北洋舰队的覆灭,使中国在后来近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其心腹地带对日本处于毫无设防的状态。即使在二战中,日本本土被美国的轰炸机炸了个遍,但中国有海无防、有海无军的无奈却不能对侵略者进行最严厉的惩罚。

        即使是在战后,日本在美国武装和支持下,其海上自卫队迅速扩充,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封锁苏俄海军的得力助手。日本在海洋上可谓是得益匪浅,尤其在从琉球群岛到马六甲海峡的广大海域上,更是日本的生命线。在东亚地区,苏联太平洋舰队垮台二十多年后日本很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更强大海上力量的出现。

        尽管日本没有大型航空母舰,但是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拥有2艘直升机航母,2009年下水的16DDH“日向”号,更是有改装成装备“海鹞”或者F-35等固定翼舰载机的轻型航空母舰的潜力。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有多艘“宙斯盾”驱逐舰,因此日本想组成一支航母编队是再容易不过的事。而在日本看来,中国一旦拥有航母,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东亚的实力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和削弱。日本对中国航母的担忧,既有海洋国家的忧患感,也是一种狭隘战略观的过敏反映。日本与其在军事上投入更多的金钱从而陷入没有赢家的“囚徒困境”,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历史问题上的责任,这样实现东亚的和平和多赢局面才有可能。

        而印度历来把印度洋,视为“印度之洋”,这主要是源于冷战期间,印度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左右逢源,给印度在印度洋称霸提供了机会和一种“幻境”。印度海军拥有航母的历史比较早,也是印度在印度洋维持对巴基斯坦海上优势的主要力量。因此印度航母的作战对象十分明确,属于典型的以大欺小,也就是在有限的海域和时间内能够自己大打出手而限制对手巴基斯坦的海上力量。因此印度认为,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传统友好国家,一旦拥有航母作战力量,将有可能改变印度洋的实力对比。而一旦中国在陆地上也同时策应巴基斯坦,那么印度将处于两线作战的噩梦之中。

        印度的这种想象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并不经得起推敲。印度这个长期处于军事冲突的国家,过于看重航母单纯军事对抗的意义。相比中国庞大的海外贸易量和能源进口,印度很难以体会到中国海军对航母这种海上快速反应力量的渴求。而各国海军在亚丁湾的大批护航行动,恰恰说明在印度洋这个交通要地上,印度受限于作战方向和自身的实力定位,并不能给这一地区提供安全和行为准则。用个比较浅显的道理来说,印度海军虽然是个“地区小霸”,但实际上仅仅是皇帝的新衣,一旦有事(例如肆虐的海盗),印度海军的“虚弱”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印度根本没理由担心中国海军拥有航母对其的挑战,因为印度既然不能“保全一方”,就不要怪别人请保镖。正如中国领导人经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这个世界依然不太平。

        美国炒作中国航母,更多的是一种战略上的试探。单纯从航母的实力上来讲,中国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技术还是使用经验上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美国这个国家的优点就在于常常“居安思危”,即使是潜在的对手也丝毫不放过,尤其是在海上作战力量的建设上。作为马汉的故乡,美国不但把航空母舰编队视为保证制海权的有效工具,而且作为建立“美国秩序”的力量支柱(相比之下,印度的航母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功能和效果)。没有一种武器现在或者将来能够取代航母编队在稳固美国全球体系中的作用。

        美国看中国的航母发展,表面上好像是中国对于美国制海权的一种挑战。其实中国现在即使航母建造出来,也没有实力和意愿同美国做全球海上对抗。美国也丝毫不会畏惧中国航母的挑战(二战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两艘航母对抗四艘日本航母)。而在深层次上,美国关注的是中国庞大海外贸易需求背景下的海军力量成长,包括新建航母。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热炒G2概念,在热炒“北京共识”。在美国看来,如果中国在美国全球体系的薄弱环节(例如非洲),通过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手段,多管齐下,恢复区域的和平稳定,实现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么中国“体系”的影响力将大为提升。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这其中的军事手段,显然首推航空母舰。

        因此美国炒作中国航母问题,在试探之外还有战略的误导。除了渲染中国航母预示着“中国将具有强大的海外兵力投送能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将有所改变”之外,美国更是有意无意将中国航母设置在与美军航母进行对抗的背景下,企图把中国的航母发展拉向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而另一方面,也不断有智囊、评估机构,强调中国航母面对美国航母的不堪一击,甚至有美国海军司令提出可以向中国转让一些航母技术的惊人消息,其用意也不难理解,就是造成航母战略价值已经落后的假象,诱使中国丧失发展航母的信心或兴趣。

        (摘自《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红旗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3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