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1年05月01日 星期日

    “慢城”:让城市脚步慢下来

    熊 焰 《 书摘 》( 2011年05月01日)

        慢城模式引发的思考

        2010年,名不见经传的江苏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因为一条将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慢城”称号的消息,迅速火遍网络——对于三十多年来已习惯埋头奔走于“急行军”、深陷高速发展带来种种“城市病”的国人来说,号称中国首个“国际慢城”的横空出现,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城运动”是“慢食运动”的延伸,于1999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小镇奥维亚托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顾名思义,“慢城”必然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然而如果以为把日常生活放慢就能称之为“慢城”,那就误解了“慢城”的真正内涵。

        我们先来看看欧洲一些“慢城”的基本要求:人口不能超过5万,城内不能停车,只有行人徒步区;城内不能卖速食,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城内也没有霓虹灯,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以上这些要求,在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眼里,几乎是不可理喻,甚至是迂腐可笑的。的确,没有汽车就意味着交通回归原始,就一般城市而言,发达的物流系统几乎瘫痪,更不用提其他方面了。然而,奧维亚托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慢城”的优越性。奥维亚托的慢城主义者别具匠心地对观光产业、农业、商店等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造,使整个小镇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却保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结果尽管车不入城,人流反增,小镇的观光客增多,店铺生意越来越好。

        “慢城”运动的兴起,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吸引游客而想出的营销策略,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发展道路的反思。18世纪中后期,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叶,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技术革命虽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业、高楼大厦所包围,本来宁静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噪音,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城市的拥挤不堪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间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缺乏亲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人们留给自己的休闲时间太少,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慢城”的出现,使得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回了原始悠闲生活的感觉,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无怪乎会成为一种新的风潮。

        “慢城”,绝非放慢了生活节奏的享乐主义,而是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通过采取减少噪音与交通流量、增加绿地与徒步区、支援当地农民及贩售当地农产品的商店、市场与餐厅、奖励环保科技、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培养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等措施,建立起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摒弃都市中为了追求效率和速度而采取的种种铺张浪费、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城主义提倡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享受,而绝非将个人快乐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以我国国情为理由,坚决反对“慢城”的发展模式,并且这些理由几乎是坚不可摧的。比如,我国现阶段众多的人口,就决定了我们的城市几乎不可能以5万人以下的规模存在,再比如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就决定了现阶段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使用化肥、农药乃至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就连高淳的副县长王正兴自己也感叹说,“有人说高淳的经济发展程度不怎么样,怎么有条件慢下来?西方国家都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慢城’。其实,‘慢城’说实话也不是给高淳人自己准备的……但是,我相信有一部分人还是有需求的。现在我们还处于看到一个水塘就恨不得插个旗子养鱼,产生经济利益的阶段,真正享受慢生活还需一段时间。”

        客观来说,与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很多“慢城”相比,中国的这第一个“慢城’,还有很大差距,王正兴说,“只能打65分。”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其中成员必须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54项具体规定。比如道路,“慢城”组织的要求是柏油路,高淳当地现在却是水泥路;现在个别农户为了提高产量还是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而按照要求必须用有机肥;还有如葡萄架,为了耐用过去都用水泥架,按照要求则要用木架子;还有一些还体现了意识问题,如“慢城”里的休闲设施,按要求应尽量保留原生态面貌,像石子路、亲水栈道等,但高淳县却弄成了大理石、花岗岩、钢板,这些都不符合“慢城”宗旨,需要一一改造。除了硬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居民的素质也要进一步提升。

        且不说我们是否到了可以“慢下来”的阶段,也不管中国的“慢城”是不是够“格”,无法否认的是,“慢城”概念一经提出,迅速俘获了国人。就在高淳被评为“慢城”的同时,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四川乐山也宣称要打造 “国际慢城”,而烟台市更在尝试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一时之间,谁欲争锋试比“慢”成了时尚。长久被高速“城市病”折磨的都市人,几乎看到了心目中的乌托邦。但“慢城”是否真能承担国人的厚望?

        “慢工出巧匠”:中国发展模式再思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今天很多中国都市人的真实写照。《新周刊》封面文章曾以“急之国”形容当下的中国:最爱“快进”,频繁 “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需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

        这些镜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人们恨不得直奔结尾,绝不管过程。

        与“快”对应的是“慢”。当然,“慢”不是问题的本质,慢生活、慢饮食、慢行走、慢阅读、慢写作……只是用来形容事情发生状态的方式之一。“快”和“慢”只是对速度的相对感知,真正强调的内核是做事的过程和质量。这里的“慢”只是一把暗藏的标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最大的成就就是打破大锅饭,提出效率论,盘活各种经济资源,潜在价值被极大激发,特别是人的资源,不再死板一块,出身定终身,而是凭本事吃饭,“活”了起来。这么些年,中国人已经习惯“加快发展”,争分夺秒把失去的岁月夺回来。

        是“快”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排第二位的国家,令世人侧目;是“快”让我们在全球经济萎靡之际承担起更大的发展和提振使命;是“快”让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成为重要参与者,发出响亮声音。难道“快”错了么?当然,这没有错。只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快”的光鲜之下正在掩藏和积累很多问题。

        殊不见,刚刚建成不到一年的中心大楼为了提高城市“高度”和水准,就在“砰”的一声中轰然倒地;为了赶工期省成本,一座从未投入使用的新商品楼齐刷刷倒地;市区居民楼的节能改造工程,却被非法层层转包,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人间惨剧……

        经济发展了,但蓝天没有了,清水不见了,人心不纯了……这些问题过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数字下被人们所忽视了。然而,积累到相当程度之后,人们怎能再视而不见?

        我们注意到,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近年来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几乎从未缺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未被写入。专家解读,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十二五规划”和此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大不同。

        俗话说,慢工出巧匠,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凡是过于追求速度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复杂,应该把握好发展的速度。

        在此背景下,谈到乌托邦式梦想的“慢城”、“慢活”将有更深的体会。之所以“慢”作为一个字眼,开始撩拨人心底久被尘封的一些情绪,确实因为这个字眼已经久违了。

        正像在意大利文中,“慢”和一般定义下的甜蜜生活的境界十分接近。其实,中国人的文化中,也常常使用“慢走”、“慢用”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致意,暗合着“慢活”的精神。五千年的文明中不知有多少是田园牧歌式的感念与怀想,中国的山水画、书法都是在笔笔写意中描写情怀,这恰是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时代而不衰的原因。

        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写道,“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路、随着草原和林中隙地、随着大自然消失了吗?捷克的一句谚语,将他们温柔的闲暇以一个定义来比喻: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他很幸福。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却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

        借昆德拉的眼和笔,让我们向自己发问,唤起那些久违的宽容与好奇心。

        飞奔在轮子上的人和事,要试着至少偶尔慢下来。“慢”不是目的,不是“快”的简单反义词,更不是低效率磨洋工。新时期新阶段所提出的“慢”,是在一定积累之后,强调精耕细作的态度,崇尚品质、负责任的国民性,优质的生产方式和认真的生活态度。借用意大利人的时髦词汇,那是一种“品味”,教会孩童鸡胸肉从哪来的,桃子树长成什么样子,享受过程,不唯结果论,都是“慢”能带给我们的品味,而没有品味便没有生活质感。“慢”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诉求。

        一个“慢”字,点燃了我们对高质量生活、幸福指数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方式的渴望。

        (摘自《低碳转型路线图:国际经验、中国选择与地方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4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