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0年11月01日 星期一

    母亲词典

    李建永 《 书摘 》( 2010年11月01日)

        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我的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但她却能够随口说出许多富有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俗谚。十多年来,我把随时回忆起来的“母亲的话”留心记录下来,居然积攒了数千条。加上我平时收集的一些流行于故乡及周边地区、甚而全国各地的民谚俗语,怕有十几甚而几十万条了吧。有道是,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语不俗,它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结晶。

        [时令·风俗]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腊八总是在数九寒天。丙戌年(即阳历2007年1月26日)的腊八节。是四九的最后一天。“三九四九,牙开门叫狗”,“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按理说,腊八前后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但今年这个冬天是暖冬。正如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记得我小时候过腊八节,天刚朦朦亮便起来,跟大哥二哥提着斧头去河里凿冰凌,那可真叫个冷啊!脸蛋下巴冻得生疼,小手冻得像紫芽姜。黎明时分,两个哥哥用箩筐担着几块大冰。健步如飞;我嘴里含着一块儿冰凌,一路紧跑跟随。俗话说:“腊八早粥,来年好收。”又说:“谁家烟筒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用冰凌水煮腊八粥。直到成年以后,当我每次读到《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脑海还会浮现出这一情景。童年的记忆真长啊!

        古时国家也在腊月储冰,并设有专门负责管理冰的官员“凌人”。《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春始治鉴。夏颁冰掌事。”(大意:凌人是专门负责藏冰用冰的官员。每年十二月,命令属下凿冰储冰,开春便准备好用冰块冷藏食物的瓦罐。夏天,天子颁冰给臣下,凌人负责具体的分发工作。)将农历十二月称作腊月,至晚起于周代。古代称祭百神为“蜡”,祭祖先为“腊”,秦汉以后统称为“腊”。又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腊雪》云:“冬至后第三戊为腊。”《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启之。”孔颖达疏:“腊,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至于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据说与佛教有关。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日为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这一天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民间亦相沿成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对宋人吃腊八粥有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汴梁)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宋·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亦有类似的记述:“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吃腊八粥的古俗,一直相沿至今日。由于腊八节与佛教有关,所以人们往往在这一天里吃素食。谚云:“荤冬至,素腊八。”又说:“荤年素腊八,素年人笑话。”据老人们说,腊八粥要做得丰盛一些。最好能多吃几天。俗话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大年便径奔眼前!   

        [人情·物理]

        自大一点臭

        俗话说:“自能三分,不值半文。”又说:“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还说:“两眼看天,跌死路边。”据《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也。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也!’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确,从古及今,骄傲自满,没有不翻船的。孔子一生最崇敬的人,莫过于周公,可以说,夫子是周公的铁杆儿“粉丝”。然而孔子又说,即使像周公这样有才德的人,一旦骄傲自大且鄙吝小气,别的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见《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有的人之所以狂妄自大,往往是由于他的渺小自卑;足够强大的人,还需要自我夸大吗?所以俗话常说:“十能九谦。”又说:“自大不值钱,虚心受人赞;水上浮油花,有油也有限。”还说:“自大一点臭。”您瞧“自”、“大”加一个“点”,正好构成一个“臭”字,极妙。

        马高镫短    

        “马高镫短”四个字,以前我只从母亲口中听到过。多少年来,我非常留意,希望在哪本旧书里突然看到这句话;也希望跟哪个老人聊天的时候,从他的嘴里说出这句话。然而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开春,跟女儿一起去北京通州台湖国际图书城淘旧书,女儿汗流满面地抱过一大摞半价书,跟我说,也许这些书对您有用吧。的确,这几本砖头厚的纸页发黄的半价书,对我来说是颇为珍贵的。“马高镫短”一语,正是在这次购得的《谚海》(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中找到的。记得母亲从前说这句话的时候,总是当我们兄弟几个聚齐——尤其是遇到点什么事儿,老人家就会说:“是亲的热如火,是灰的必有故。我养你们四五个,就是想让你们在马高镫短的时候,互相帮一把,不要困住哪一个。”马又高,镫又短,够不着,上不去。在这个骨节眼上伸手扶一把,或者蹲下身子给个肩膀垫一下,不就上去了吗?俗话常说:“亲弟热兄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对于两旁外人来说,每逢急难之时,往往是“你在火里,他在水里”看笑话;甚而还可能出现“一人落水,千人撒尿”的局面。特别是我一个人多年在外闯荡,对“马高镫短”这句话感触尤深。我常想,母亲所说的“马高镫短”,大约相当于古语中的“脊令在原”吧?《诗经·小雅·常棣》有句:“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的大意是:当危难来临之际,只有手足兄弟才会帮你:而最好的朋友,也不过是发几声感叹罢了。尽管兄弟们在家里也常常发生争斗,但遇到外来的欺侮时,他们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而最好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和你携手战斗。当乱局和灾难过去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这时候,兄弟就没有朋友显得那么亲近……而且。兄弟和朋友,在感情上出现“裂痕”的时候,也是大不一样的。俗话说:“兄弟是只桶,打破好箍拢;朋友是只缸,打破没商量。”同胞兄弟之间即使闹翻了天。表面上恩断义绝刀割水洗,但实际上却是永远挣不断一个“亲”字,因为“兄弟亲,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而朋友之间不管平日里怎样如胶似漆莫逆于心.一旦撕破面皮,就很难和好如初,也许会从此割席绝交、割袍断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不归!

        [饮食·健康]

        病走熟路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出火口”。有的人上火牙肿痛,有的人上火害眼睛,有的人上火长口疮,有的人上火犯胃病,有的人上火淋巴肿,有的人上火痔疮痛,有的人上火鼻不通,有的人上火偏头疼……俗话常说:“病从虚处发。”又说:“病走熟路。”兹举两三种“走熟路”的常见病如下:

        一、牙疼长,腿疼短

        谚云:“甲为筋之余,牙为骨之余。”甲指指甲,牙指牙齿。但从医学角度细分起来,牙又有牙、齿、龈等不同分属。明·宁一玉《析骨分筋》:“牙:齿后大者为牙,骨之余。齿:齿为门户,口前小者为齿,肾之表。龈:牙床骨也;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足阳明大肠经。”爱闹牙病的人,一上火总是牙龈先疼。俗话说:“牙疼长,腿疼短。”也说:“牙疼长,腿疼短;泡疼大,眼疼小。”(牧马按:泡,音pao,指烫起的燎泡或磨起的血泡之类。)“牙疼长”多半是由于牙髓或牙龈发炎引起的。无论是牙髓或牙龈发炎,都会使牙龈充血、水肿。好像患牙被“托”了起来,有一种伸长的感觉,因而当牙齿咬合时,患牙就会受力而牵动神经,就会感到剧痛。所以俗话常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的命。”关于腿,《析骨分筋》把它分为髀、股、伏兔、膝、胭、胻、辅骨、踝等部分,且各有诸经分属。所谓“腿疼短”,是因为伤腿“牵一毫而痛全身”,故不敢受力着地,总是小心翼翼地收缩着,弯曲着,一瘸一拐地蜻蜓点水着,就像该条腿突然短了一截儿似的。牙疼和腿疼的共性都是不敢受力,但具体表现为一“长”一“短”,即所谓“牙疼牙长,腿疼腿短”。

        二、积食嘴苦,伤风鼻堵

        还有两种常见的“熟病”,一是因胃火而积食,二是因伤风感冒而鼻塞流鼻涕。《析骨分筋》:“口:口为脾窍。舌:舌为心窍,舌苔属心,舌根属脾,舌下属肾。鼻:鼻为肺窍,鼻孔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又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也。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也。”故脾胃不和,直接反应到口舌;伤风感冒伤肺,直接反应到鼻子。《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俗话说:“胃里有火嘴里苦,伤风感冒鼻子堵。”也说:“积食嘴苦,伤风鼻堵。”对于积食,首先要搞清楚积的是什么食?民间土方儿有“肉积吃山楂,米积吃锅巴,面积吃麦芽”之说,此三物可“对症下药”帮助消化。但最有效的还是要少吃。谚云:“少吃有滋味,多吃伤脾胃。”又说:“吃喝有定,肠胃少病。”至于伤风感冒,主要在于预防。一旦上火感冒鼻子不通,别的且不说,连睡觉都会感到呼吸困难。所以俗话又说:“眼怕瞎,耳怕聋,鼻子就怕气儿不通。”

        三、头要凉,足要暖,肚子要不满

        一上火就“头疼脑热”,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熟病”。头的构成太复杂。《析骨分筋》的“头部”包括:头、脑、囟门、额、眉、面、頞、鼻、口、唇、目、系(目内深处)、眦、颧、腮、颔、颐、耳、颊等多个部分,且各有诸经分属。“足”的部分也分为跗、足心、足趾,仅足趾就有“足大趾聚毛属足厥阴肝经,内侧属足太阴脾经;中趾外侧属足阳明胃经;小趾外侧属足太阳膀胱经,小趾下属足少阴肾经,小趾次趾之间属少阳胆经”等。常言,“火是病因,风是病根”。由于“寒从足下起,火从头上来”,因而人们日常保健的要领就是“凉头暖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头着风”最为忌讳,所以“头上有汗不当风”)。俗话说:“不怕头上受了风,就怕脚底受了阴。”又说:“头要凉。脚要暖,肚子要不满。”“肚子不满”也是一条保健的“金科玉律”。肚子包括胃、小肠和大肠,但主要指胃。所以医学上一般把肠病和胃病通称为肠胃病。《黄帝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俗谚云:“人的肚子,杂货铺子。”不过,“杂货铺子”里的东西不能堆放得太多太满。老话常说:“吃饭七分饱,睡觉十分够。”又说:“吃饭不知饥饱,难过不知多少。”还说:“一顿吃伤,十顿喝不了米汤。”

        (摘自《母亲词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8月版,定价:4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