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百科视野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0年11月01日 星期一

    我的闭关记

    乐 嘉 《 书摘 》( 2010年11月01日)

        吃饱了不撑去闭关

        闭关,是2009年国庆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闭关”起先是中国的佛教徒为悟道证果而闭门静坐的一种特有的修行方法。密宗闭关,往往都是普通的民众,他要先得到修行法要,同时又已亲近知识一段时间,也有过不算短时间的修持,然后才来参加闭关,所以,关房内要建立坛城。一位密宗修行者,一生可多次闭关,有的则于闭关中解脱。而禅宗闭关最初来源于禁足,发展下去,佛门求静为定心性,遂远避嘈杂世事,一心一意于自室中坐禅,闭关修行就这样产生。除禅宗外,其他佛教宗派、道教、伊斯兰教,也常有闭关之举,各修所需。所住之处就称为“关房”。

        闭关期间,禁语、禁足、立功课表这三项是闭关最起码的要求。不与外界发生任何接触,以不出关房为原则,念诵修持,阅藏研法,专修一门,依各人目标而有不同。在关房外,必有人护持饮食,守关人按约定时间送去食物,置于洞口,由其自行取用,称为护关。闭关少则几日,多则数年,不到预定时间,绝不可提前出关。闭关可增益修持功夫,备受重视。闭关的期限,有仅七日之短期方便关,有数月者,亦有数年者,还有的长达数十年,甚或不证悟则永不出关者。

        我第一次听说闭关是在2002年,当时不记得是在什么杂志上看到说修行者经常为提升功力,将自己关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与世隔绝,然后过阵子以后就武功大增,当时就心生向往,(事实上现在有大量证据发现红色性格中有这样的想法者绝对占大多数,他们充满幻想和体验情结)。没过多久,我的几个朋友陆续告诉我说福建某地有个著名的闭关场所,乃上人清修之地,朝拜者众众。所以后来,我从2005年正式动笔写《色眼识人》开始,因为需要大量不被打扰的清净时间,便是后几次逃到某某荒岛或某某边城将自己紧闭造字,开始非正式“闭关”,我躲在房间里面,总是可以上网、偶尔打个电话、看报纸写字,也可出去打个牙祭,与真正的“闭关”相比有天壤之别。就这样,最近四年,这种非正式的闭关我也每年有两次,每次一个月,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我起居无常食饮无节以妄做常的暴躁脾气可以稍微修正一下,不至于太出轨。

        2009年5月,有机缘在山上学了些道家的入门养生筑基功法,而周围三山五岳的同修们则纷纷参加了山上举办的养生班、太极长生班、易经班,女人和女孩们则趋之若鹜地涌向女子太阴养生驻颜班,快速成为天山童姥的超级粉丝。国庆节前,偶然得知山中有7日闭关,遂前往。

        入关时间为2009年10月2日下午18:O0,出关时间为2009年10月9日晚上23:O0,就这样,开始了我一生中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体验“什么都不做”的生活状态,体验牢狱生活的机会,开始了七天不能说话,不可与任何人有眼神交流,没有手机,没有任何设备,没有书,没有纸笔,万物皆空的生活。

        为了真实地记录这种体验,我还是付出了一些修行上的代价,虽然没有咬破指头写血书,但每天利用抄经文的时间,用笔偷偷记录关键文字,强行记忆了一些碎片,如今整理出来,作为一段闭关史的回顾。

        闭关食谱

        我对吃向来没感觉也没需求,所以在台湾游荡时,逢甲夜市的无数小吃对我毫无吸引力,在我看来,那只不过是大一号的上海吴江路。然而对饕餮者而言,这样的人生自然失去很多乐趣,然而正因我很少思考关于吃的问题,这回对于闭关中的“吃”的感受才弥足珍贵。

        上一次我详细记录菜谱应是在几年前为了帮胖胖减肥,于是吃了一个月的素菜,那时需要靠巨大的意志力来支撑和告诫自己,而现在,在下山之后的几天,我却是本能地对于荤菜有排斥,倒并非山上有规矩不能吃荤,道教的正一派不比武当派,不走苦行僧路线,反正婚可以结,肉也可以吃,在山上的伙食中也偶尔有肉末可享用,但重点是我现在对荤的不热衷是自发自愿自觉的,与先前迥然相异。

        闭关每日三餐的时间固定在早餐7:30,中餐12:00,晚餐17:30。与辟谷必须在长达15天以上且任何食物均不可以摄入不同,闭关的吃饭犹如平时,只是在量上少一些,其中晚餐到早餐的过程最难熬,因为当中需14个小时不吃任何食物。

        如果单看食谱,可能无法体会闭关的修行者对于食物的渴求,结束那晚,来自北京的蓝色性格常革说,自己对食物开始有发自内心的珍惜感,这种对于每粒米和每口水的情感是如何建立的呢,其实与游戏规则有关。

        所有你看到的稀饭或者米饭都只有一小碗,如果你自己打饭的时候多打了一勺,监管师兄的眼光或周围的同修者鄙视的眼光会让你无地自容。

        当你看见薏米粥或者玉米粥出现的时候,请不要激动,一碗粥中薏米或者玉米出现的比例最多不超过千分之二。

        比如说炒青菜或者木耳炒方肉,所有的菜均只有一勺,因此假如你拿一个中等的碗过去,里面盛上两勺饭。各加上两种一勺的菜,饭碗还能空一半;另外一个碗,里面会给你盛两勺汤,帮你把碗的底部给盖平。

        凡是出现肉包子和馒头的地方均非按照北方标准,规格基本上比上海的小笼包会大上两圈,但只能达到比馒头店中包子一半的大小。

        有一次早餐的榨菜我精心数了一下,发现加权平均后,每顿早餐配发的榨菜小条不超过九条。

        以上是关于提供食物量的情况,吃饭时的法则按照道家养生功法的要求,必须做到每口36下细嚼慢咽,所谓的每口不是指咬不动的食物,而是所有的入口食物皆嚼36下,也就是说连喝进去的汤也要咀嚼36下,以达到唾液酶和食物充分消化且锻炼咀嚼肌的综合作用。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三天咬香蕉的时候总共分成11口来吃,其中每口嚼45下,一直到口中充满牛奶的味道方才咽下,所以,下回可以尝试一下香蕉变成牛奶的奇妙过程。在闭关过程中,我清楚地看见自己是如何将饭碗旁边的每粒米用舌尖慢慢地卷入口中。除了规定的36口之外,吃饭的时间规定早餐晚餐必须半个小时,中餐45分钟,因此你就是快速地吃完了,也必须坐在那里没事干等着。与其如此,还不如慢节奏生活,慢到咬萝卜干的嘎崩声此起彼伏地混合在一起,很有节奏感和韵味感。

        因为禁语和禁止任何性质的眼神交流,所以除了低头看自己的碗哪都不能看,这会强迫你训练出来专注地看食物是如何被自己慢慢咀嚼下咽的全过程,所有急性子的人在此处都会让你坠入十八层地狱,有时头低得实在难过,我就转过脸去看墙壁上贴着的黄帝内经,把那些上古之圣贤的教诲翻来覆去地默念,心里想着如果上面贴的是《侠客行》中石破天参透的武林秘籍,恐怕待一年下来,自己也可混个江湖的二流角色。

        从开始时对食物如此少得可怜的内心惊讶,坚持到第六天中午,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想要把碗中的肉和蛋分给隔壁的大樁。大樁和我同房,为减肥而来,功效显著,这种从开始觉得不够,到后面食物越来越少反而感觉不到饥饿与所练的养生功法有关。

        关于吃饭,最后的一个好玩之处在于从现在开始与某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一起吃饭再也不会自卑了。我之前看到他们饭前做祈祷,总感觉有仪式的人真高级,像我们这种没仪式的人好像很亵渎食物啊,现在不然。正一派规矩为饭前饭后均念结斋咒“五星之气,六甲之精,三真天仓,青云常吟,黄父赤子,守中无倾”。于是每天监管护法师兄一敲钟,众人均点头念咒,好不壮观。

        我问过的愚蠢问题

        因为禁语,所以练功时出现的问题,每晚安排了三个名额、每人五分钟可向常莎师兄个别请教,其他众人门外等候。需要说明的是,在山上,所有同修无论先来后到、男女老少,均称为“师兄”。常莎师兄乃一修炼得外表看上去极为平静的女子,举手作揖之间便是仙气,那身从不变换始终如一的服饰,与喧嚣世界花花绿绿每日琢磨着穿什么新鲜衣服的女士们相比,自有修行人的内秀呈现。

        咨询师为了使修行者不至于因禁语而走火入魔随时设置的一个透气口,得不到三个名额机会的可用留纸条的方式,等到次日,主持师兄会以同样的条子回复给你后,塞在蒲团下面。这样就提供给大家一个任意发问的机会,但最重要的规矩是不可以问与练功无关的问题。

        对于我这样功力粗浅有天性喜欢提问且胆小怕死的人而言,各种现象的出现都能引发我的关注和思考,并且有急迫地想知道答案,因此“问与答”是每天闭关中不能说话但是很享受的一个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功力高深的前辈通过录音带回答了常见的问题,然后常莎师兄整合条子后回答一部分,另外大多个体问题都是个人研读自己的条子就可以了。我不知道别人问了多少,至于我前后七天提了估计有二十个技术性问题,能够记得的只有以下一些了:

        1.我同室的六个兄弟至少一半以上鼾声震天,基本上我夜夜无法入睡,有没有什么妙法传授可以让我在此种状态中修行?或者我应在心态上把这种经历当成一个难得、绝佳的修行机缘。

        2.静坐时如果双盘,我过去长期习惯左下右上而很少右下左上,是否每天静坐时应有意识对调,保持两腿功力的平衡?

        3.双盘时总是上面的一条腿悬空,还无法接触到地面,是否正常?

        ……

        这些问题中的80%从前辈修行者处我很快得到了答案,而另外一些则是在练功过程中自行解决的。事实上我得到的答案最多的只有一句话,“不用管,正常,继续练”。这似乎成了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的标准回答。修行中的问题五花八门,什么打嗝和放屁的关系了,什么我怎么坐在摇篮上了,对于生命的探索真是无止境啊。

        (摘自《人之初性本“色”:乐嘉性格色彩笔记》,中信出版社2010年8月版,定价:2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