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名字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翻开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
开篇,金老先生就讲了他同感很深的传闻:历史学家陈寅恪年轻时曾去拜访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陈寅恪当时很惊讶,以为夏老先生糊涂了。等到陈寅恪自己也老了,他才觉得这话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就那几十种,是可以读完的。很多书,读来读去无所得,有的书读下来茫然若失,也有的书读后像喝了毒酒,多读无益。
金克木先生写此文的时候,也是老人了,他大概也同意上述两位老先生的感觉。只是他在两位老先生的基础上对读浩如烟海的书要讲些分门别类、提纲挈领的方法。书是可以读完或者超越的。金先生的这本文集,谈了很多雅致的读书法,对书生们应有教益。
为什么欧洲会群星灿烂?
1888年,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欧洲文人们,大都把眼光投向意大利的一个小城:博洛尼亚。
这一年是这个小城的学府博洛尼亚大学诞生800周年的日子。当时世界所有著名大学的校长汇聚在这里。这个大学是800年前,教会的教士们为了研习罗马法律而设立的教会学院。1158年,皇帝费德里克专门颁布法律,规定大学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从14世纪开始,这所大学除了神学、法律、医学之外,又增加了天文、算学、哲学。16世纪又率先开始了所谓“自然魔法”(即实验科学)的教学。
这所学校除贡献了但丁、彼得拉克、达帕尔玛、费罗、哥白尼、富兰克林等著名校友外,还在1888年,被西方所有的大学尊为办学的根源。百年后的1988年9月18日,欧洲四百三十多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的大广场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的“大学之母”。
这个“大学之母”的精髓是:独立、开创、继承、包容。
与博洛尼亚大学差不多同时期的法国巴黎大学办学的初衷是让穷孩子们学习神学,但开设的课程除神学外,还有文法、逻辑、法律、数学、音乐等课程。
巴黎大学没有博洛尼亚大学幸运,一开始就在教会和世俗势力的双重夹击下生存。l229年,巴黎主教借学生与市民的冲突对学生提出起诉,摄政王下令抓捕学生,在与国王的警察冲突中,学生死伤很多,师生愤然罢课,并撤出巴黎。
经过两年多的罢课斗争,在付出血的代价后,巴黎大学终于取得国王的特许证书,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和干涉,成为独立的学术团体。在漫长的中世纪,巴黎大学吸收了全欧洲最好的学生和教师,成为了“法兰西国王的大公主”,但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的是,在都市的巴黎大学学生,充满了年轻人的反叛和创造精神。
直到l7世纪初期,曾为路易十六担任宰相18年的黎世留(1585~1642)出任巴黎大学校长。这位皇室和教会的贵人对大学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几经艰辛,花费巨资,大规模重建巴黎大学,奠定了巴黎大学的国际声望。今天,它与博洛尼亚大学一样,被尊为欧洲最古老的真正的大学。
这两所大学诞生的近千年历史中,其课程除了神学外,还有很多探索社会和自然科学真理的哲学、医学、法学、天文、音乐、数学等,其学生也不是为了去做皇帝的官而学习。所以,这近千年的历史中,欧洲出了群星灿烂般的文人。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除了独立、创造、包容等大学精神外,这两所大学开创的为人生健康、心智成长的贵族式读书路径也让人艳羡不已!
(摘自《凭什么心忧天下》,东方出版社出版,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