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故事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党的二十大顺利在京召开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记者_田江含 编辑_刘煜 设计_刘仕悦 《 留学 》( 2022年10月20日)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拥有六项职权,包括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以及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中,党的中央委员会报告是全国党代表大会的“重头戏”,报告的起草工作也是党的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党中央组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报告起草的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多次审议报告?稿。

     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3万余字的报告,凝聚党心民心,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要求,描绘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进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大会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草一份凝聚全党全国智慧、反映人民意愿、对党和国家视野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纲领性文献,是开好大会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全程领导了报告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

        2022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布中央关于成立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22年3月15日,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起草组同志认真交流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认识和体会,讨论报告设计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022年5月17日,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研究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框架方案。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点要求,包括把握历史方位、聚焦战略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以及增强斗争精神。会议讨论还确定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框架方案结构,拟分15个部?分。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二十大文件起草组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修改党的二十大报告稿初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件起草组要继续着重于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上,不断增强报告稿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2022年7月11日和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送审稿。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赞成报告稿的框架思路、内容结构、重大思想、主要提法,并对完善报告稿提出了具体建议。

        2022年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这里举行。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阐释了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考虑,并就下一步将报告稿下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全程领导,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工作会议,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报告稿,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和一遍遍的精心修改,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文件起草组共召开6次全体会议,数十次小组和工作班子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对重要观点反复推敲和打磨,报告稿也在层层的推进中逐渐丰富和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分为3个板块,15个部分,3万余字的报告中含有300多个新提法。第一个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为总论。第二个板块包括第四部分至第十四部分,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部署。第三个板块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

        报告的15个部分分别是: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在这一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等主要目标任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是这样强调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用了7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在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果。其中,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者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近几年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要。另外,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分类发展,撤销和停招本科专业点近1万个、增设1.7万个。最后,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推进“双减”,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5.6%,线上压减87.1%,有效地为家长和学生缓解教育焦虑。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前,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拖底,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

        其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要适应人民的发展需求,提高普及水平,注重高质量教育发展。其中强调高等教育的促进发展,鼓励高校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培养全面素质人才。

        另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应注重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要推动教育事业,应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观念,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自主招生、特才招生等选拔机制。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教师,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针。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保证教师队伍充足,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激励的机制等政策,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此外,着力完善保障条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体现在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等方面。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总产值比例不低于4%,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