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并非都是人们眼中的富二代,也有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正如我这样的穷人。2014年初,我到澳洲城市墨尔本念书,在一切安顿好之后,就总是琢磨着找一份兼职补贴生活。
两年多前,澳元还比较强劲,不像现在,澳元汇率一降再降,澳元兑人民币基本上在4点几徘徊。当时,1澳元对5.5元人民币,交出一笔学费就像放一次血,十分肉疼。所幸,与其他国家相比,澳洲值得称赞的一点就在于政府允许留学生打工。学生在开学之后每周可以打工20小时,假期更是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我的第一份兼职是在墨尔本当地的一家希腊甜品蛋糕店做服务生,前后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也是我在留学期间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可以说,我的大半个留学生涯都有着与这家店的精彩回忆。毕业之后我搬离了墨尔本,来到悉尼工作,兼职岁月离我渐渐远了,但每次和朋友聊天时,这段经历总是被频繁提起。每当想起希腊店打工的时光,总觉得有说不完的有趣故事。
有个嘴甜的老板是怎样的体验?
一年前微博上有篇文章比较火,主题讲意大利男人究竟嘴有多甜,多会哄女孩子开心。微博的评论里,众多女网友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是怎么被哄得合不拢嘴的。国内的朋友们读完后心潮澎湃,纷纷来找我求证。我忙不迭地点头,连道:没错!
当年,“撩妹”这个词还没有火遍大江南北,所以我当时的回答是:是的,和欧洲地中海周边国家的男性聊天你会发现,他们不分老幼,说话就像是嘴里抹了蜜一样甜。此后我想起这个回答,总觉得不够到位。现在,我终于能套用一个准确的说法:没错!欧洲男性就是“会撩”!
我兼职所在的这家希腊店位于墨尔本市中心非常著名的一条希腊风情街,店里的两位老板是早年移民到墨尔本的希腊人,合伙经营这家蛋糕店已有几十年。两人今年一个60多岁,一个70多岁,都白发苍苍,还有点微胖,但仍然精神矍铄、行动敏捷,碰上客人单子要得急了,他俩还能小步快跑,速度飞快让我自叹弗如,既滑稽又可爱。
但是,老爷子记性不太好,经常做完了蛋糕不记得工具放哪儿了,就会过来问我:“C,你看到我刀具了吗?”
“你用完放在水槽边了。”我从水槽边拎起这把长刀洗干净递给他。
老爷子咧嘴一笑,毫不吝啬地立马开夸:“谢谢你!C,我爱你!你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贴心的女孩儿!”
彼时刚打工的我哪见识过这种夸人技能啊,一个招架不住,除了捂嘴笑都不知道该给什么反应。
有的时候,我需要拿个什么工具,自己又够不着,让老板帮忙。老板正做着蛋糕呢,双手也立刻搁围裙上一擦,一边不停应着“Sure ,Sure!”一边晃着胖墩墩的身形替我跑去拿,使人有种备受珍视的感觉。递过来的时候,还用一双淡色的眼睛诚恳地瞅着我,微笑:“为了你,我愿意做任何事!”
当时的感受就是四个字—“心花怒?放”!
两位老爷子基本没有对女服务员红过脸,从来都是笑容满面,每天早晨上班永远先给一个拥抱加问好。时不时在厨房顺手做出一个小点心,装饰得漂亮精致摆在我们手边,附赠一句:“你非常美丽,这是专门为你做的,好好享用吧。”偶尔还招呼我们到厨房里,偷偷会在我嘴里塞上一小片芝士蛋糕,夸一句:“你个子小小的那么可爱,我好想把你装进我的口袋里带回家!”
老板们张口夸人时,欧洲绅士风范配合着地中海国家的热情做派,让人受宠若惊。若不是因为“beautiful”一词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要用上好几遍,店里的每个女孩子都已经免疫了,不然当他们微笑地赞美你时,还真是会有一种被爱上的错觉。
移民城市里体验浪漫
墨尔本是一个欧洲移民汇集的城市,很多来店里用餐的欧洲裔男士们都是如此,所谓“撩妹”似乎已经成为他们骨子里的一种习惯。不带恶意,他们愿意让女士们开怀一笑,自己也跟着开心。这源于浪漫的天性,也源于对女性的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撇开浪漫天性不说,两个老爷子还是有着小商人特有的精明狡黠,嘴上夸着人漂亮,给的工资却不怎么“漂亮”,工作内容也很繁重,经常还有十几公斤的重型体力活。我把一个朋友介绍进来,不久她就抱怨实在太累了,辞工去了另一个轻松一点的咖啡厅打工。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她自己竟然又跑回来了,向我表示:“那边老板脾气太暴躁了!同样是Cafe,咱们这里虽然累死累活,但起码老板嘴甜会哄人呀!至少还能图个开?心。”
我当即表示十二分同意。女孩子是种多么感性的生物啊,甜言蜜语虽不当真,但光听着心里仍然受用。我俩笑言:“嘴甜的老板就是可以哄得你心甘情愿地去受剥削。”
希腊店由于地理位置绝佳,在高峰时段会非常忙乱,偏偏老板在这种时刻又很喜欢到前台来凑热闹,表面上是想帮忙收银接单,实际上老爷子年纪大了手忙脚乱的,价格又记不清楚,尽是添乱来了。我们一边焦头烂额一边还得顾着纠正老板的错误,忙乱得简直眼里喷火,肝火直烧。结束之后忍不住给老板甩脸色,不料被他们笑眯眯地拿甜言蜜语一夸,秉承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原则,很没出息地一点儿火气也发不出来?了。
没办法,还是乖乖干活去。
墨尔本:澳洲最文艺最欧范儿的城市
澳洲早年是一个非常欧式的国家,主要以欧洲国家的白人移民为主,这半个世纪以来亚裔移民才开始大量涌入。而澳洲的城市中,又以墨尔本最为欧式,这里是除了希腊本国以外,有最多希腊人定居的城市,还有许多英格兰人、意大利人、德国人等。墨尔本街边随处可见许多一个世纪前维多利亚时代的特色欧式建筑,还有意大利美食街、希腊街区和各式各样的西餐厅、甜品店、美食市场。
无怪乎很多人都说墨尔本是澳洲最文艺最欧范儿的城市,我的感觉也是如此。
希腊店里常常有很多希腊裔客人光顾,时间久了我也跟着混了几句像模像样的希腊日常问候语。
有这样一位客人,他每天都会来,总是点一杯4.5澳元的希腊咖啡,坐到外面的露天座上慢慢喝。希腊咖啡是我们店里特有的品种,口感独特,黑乎乎的一小杯浓稠苦涩,我尝过一次觉得难喝无比。店里的希腊客人们却尤其喜欢点,让我非常想不通。不过这就和中国人喜欢吃皮蛋,而外国人觉得它又黑又臭无法理解是一个道理,家乡的味蕾毕竟总是钟情于家乡的味道。
这位客人是个“非典型”的希腊中年男人,他不怎么“撩妹”。但我还是特别喜欢他来。为什么呢?因为他,给小费!
他经常拿着一张5澳元的纸币来买咖啡。时间长了我们两个互相脸熟,互道一声“Yasou”,发音“雅苏”,是希腊语“Hello”的意思;有时他不用开口,站在店门口冲我点个头,我也点点头示意知道了,他便坐到外面座位上去等待。咖啡端上桌上,他会道一声谢谢,把5澳元纸币递给我,也不要找零。自然,这剩下的50分硬币就进到我的口袋了。
为个50分的小费而兴奋说起来还真有些没出息。但是呢,澳洲本身没有小费文化,我又来自一个对小费从来只闻其名不见其真身的亚洲国家,这个50分硬币对我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惊喜式体验。不论金额几何,客人主动给小费的行为本身或多或少体现着对服务人员的一种尊重,所以总是令人非常愉快。以至于偶尔我给他的咖啡端洒出来了一些,反倒不好意思收下这50分了。
澳洲的小费文化
说到餐饮业小费这件事,澳洲人其实是一个很随性的状态,给不给小费很大程度上视乎客人的习惯,而大部分澳洲人并没有这个习惯。
据我观察,会给服务员小费的还是欧洲和美国裔居多,我几乎没有见到过亚裔客人给小费,这和东西文化差异有关系,无可厚非。而给小费的客人中又以美国客人最为大方。其他客人可能就是点完了单,懒得要找零,于是就让你“keep the change”了,一般是几十分或者一两澳元。有一次店里来了一大群大概有十来个美国游客,点了一大堆蛋糕点心、咖啡饮料,消费了有一百来澳元,我忙忙乱乱地给他们服务完毕,走之前居然看到在桌上留了将近20澳元。我再次很没出息地乐开了花,立刻拿去和另一个同事瓜分?了。
曾经遇到一位客人,喝完了咖啡他问我:“如果我给你小费,这钱最后是进到你的口袋还是你老板的口袋呀?”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随口一答:“老?板。”
那个客人的小费都已经掏出来了,听我说完便说:“原来是这样。我还想,要是这个钱是进到你的口袋呢,我就给你;要是进到你老板的口袋呀,我就不给了。”
于是我只好眼睁睁看着他把已经掏出来的小费又放回了口袋,当下心疼得想自己打脸。
关于给小费,我曾在墨尔本的华人餐厅遇到过一件事,印象深刻。
那天我带一个澳洲朋友去一家中餐馆吃饭,饭毕我们刷卡付完账正要离开,看起来有些上年纪的华人老板突然手拿一个小碟子伸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要不要给小?费?”
我和朋友都是一愣。下过这么多次馆子,从没见过老板亲自拿着碟子主动要小费的。但人家话已经问出来了,再疑迟两秒我俩说不定要被人看做铁公鸡了。我们赶紧把各自钱包里的零钱掏给他,迅速地逃离了餐厅。
出来后,我和朋友在路上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朋友说,在中餐馆消费,还以为按照亚洲人的习惯,不用给小费呢。我说,我在这家餐厅消费过几次,没见老板问客人主动要过小费,真是有点措手不及。
在澳洲,小费并非义务,如同公交车上让座一样,纯粹是个人选择问题。所以如果一旦变成强制行为,反倒令人感到有点突?兀。
最后我和朋友笑言:可能是因为老板看到他是个白人,所以有此一试。一是普遍认为白人更乐于给小费;二是,大概华人总会觉得白人比较有钱。
本着“要不到就算了要得到就赚了”的原则,那位老板这不就赚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