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趣留学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和美国人聊天有门道
    别一言不合就踩坑!

    实习记者_刘珈辰、巩思怡 编辑_胡是飞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 胡婷 《 留学 》( 2016年08月05日)

        《2015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4-2015学年留美人数再创新高,达到974926人,比上一学年增长10%,创35年来最高年度增幅。2014-2015学年,国际生占美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4.8%。随着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同学和留学君吐槽美帝的直肠子和在与老美日常交流当中不小心出现的令人尴尬的状?况。

        的确,当同学们从一个非英语母语国家远赴美国读书时,面临的不仅仅是两种教育模式的切换,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融入,可以从容地与美国当地人交际。而这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绝非易事,很多留学生会因为语言问题而变得焦虑,甚至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该如何克服上述问题?一些现在美国留学或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人,向《留学》记者分享了他们的一些经验。

        不知所措的问候语

        提到日常问候语,你脑中是否蹦过了“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一系列的小学模范问答?很多中国学生因为这些问候语,遭遇了不少尴?尬—

        “刚到美国高中的时候,班上的同学每次向我喊‘What’s up’,我都以为对方是问我在干什么,于是每次都认真地解释我正在干什么……”

        “刚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热情的同学跟我说What’s up,我就这样愣住了,直到别人给我解释了一遍……”

        “有一次,跟我们关系很好的一个同学上来就冲我们来一句‘Hi, Bitch!’,然而又跟旁边的人挨个‘Bitch’‘Bitch’‘Bitch’问候了一遍,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当时彻底傻了……”

        听他们这么一说,你是不是隔着太平洋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尴尬?

        没错,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经常会遇到不知道怎么回答日常问候语的问题,在这里《留学》记者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日常同学们打招呼的时候,“Hi” “Hello”早已退居二线了,取之而代的而是“ What’s up”“Sup”“How are you doing?”等短语。

        此外,不要以为“What’s up”就是问你在干什么,其实它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打招呼,同学之间路过的时候频率极高的词,所以留学生可以大胆地尝试这样的问候方式。读快了之后这个词就听起来像是“What’s up”,而“Sup”也是更加简单时髦的说法。回答这些问候的时候,可以简单地也回一个“ What’s up”,通用的回答还有“Not  much”“Nothing’ much”“What’s up”,这些都是在回复对方的打招呼。

        对于“How are you doing?” “How’s it going?”“Waz goin’ on?”这类打招呼的问话,大家也不要一脸真诚地跟别人说自己正在干什么。当地人惯用的是“It’s going good.” “Good.”“Not bad.”,如果你有想表达的苦衷,也最好放到“Good”之后,这样会比较礼貌。当然这是局限于你只是和别人打个招呼的前提下,如果你想和对方进一步地聊起来,后面加一个“You?” 或 “ And you?”就好啦。

        相信看美剧的童鞋们经常会遇到“man”“dude”“buddy”这类词,他们有时会被放到问候语的后面,都是对亲近好友的称呼,不分男女哦!有时候和你特别亲近的好友也会用“ bitch”“stupid”这种听起来像是在骂人的词,通常他们只是在凸显和你亲近的关系,当个玩笑就好。

        在与老师打招呼的过程中,“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是一种很礼貌的回答方式,大多数老师会很认同,简单的“Hi 或“Hello”也可以直接回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尽情地运用自己的小学英语?吧。

        如果想补充自己的问候语的话,大家不妨多去YouTube上逛逛,或者看一些美国的TV show,尽量抛弃字幕,多看多听,然后用自己地道的口语去痛快地聊天吧。

        交流的禁区

        此外呢,与外国人交流,有一些禁忌,留学生们最好不要触及。

        1.避免评论别人的宗教

        在一个国际化的学校里 ,人们可能会怀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在美国,基督徒占总人口的70.6%,其它宗教如穆斯林、犹太教、摩门教等也普遍存在。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而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就要注意,询问或者打听别人的宗教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要轻易对别人的宗教进行评论,更不要钻牛角尖地去研究别人宗教的客观存在。出门在外,可以不信教,但是轻易评论或者批判别人的宗教是很不尊重别人信仰的行为。

        2.尽量不要问收入和与钱相关的问题

        在与朋友、老师、尤其是寄宿家庭交流时,少谈论与金钱有关的问题。在外国人看来,这类问题已经涉及到隐私,只有与很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才会提到,其他人则会被认为成有意打探隐私或很冒犯的行为。此外,中国留学生还应该避免炫富、刻意暴露自家财产状况的行为,外国人很重视经济经济独立性,不是自己的财产就不应该有炫耀的行为。

        3.不要过多评价别人的生活习惯

        美国人大都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意识,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比较执着,他们不喜欢你去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规律、风格、着装等个人习惯,不要去评论别人。

        4. 不应该与老师有私生活方面的交集

        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问老师是否有男女朋友或者是否单身的问题,学生不应该去主动了解老师的私生活,这些隐私是老师的朋友或家人可以问到的,而不是学生。同时,根据留学生的经验,学生最好不要查看老师的社交账号,如Facebook等,也不要在课后约老师一起出去玩,维持师生关系的平衡很重要,师生之间应当互相尊重(此条在遇到画风清奇的老师时不适?用。)

        除了以上列出的之外,接下来的话题(问题)与你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对于不熟的人,最好不要问及“月收入?”“是否结婚?”“是否单身?“多大了?”等问题,同学之间不要总是问考试成绩。另外,一次性问太多的问题也会让令人反感。

        拎客

        与外国人交流要注意的十大问题

        《留学》记者通过采访外教和寄宿家庭,给大家整合了一些在与陌生人对话中尽量避免回答的话题:

        尽可能不要透露自己的私生活,例如是否有男女朋友、详细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人隐私等。不要透露自己的手机号码或家庭住址,大多数情况初次见面加Facebook好友就到底线了。外国人很喜欢发短信或打电话,透露电话后很容易受到骚扰。而小伙伴们如果在社区中遇到一见面就问家庭住址或寄宿家庭的陌生人,应当立即停止交谈并快速走开。

        不要轻易答应陌生人的邀请,如吃饭、看电影等,绝对不要随意坐进陌生人的车中。

        与陌生人交谈注意不要透露任何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的相关信?息。

        在美国,独自行动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视为目标,大家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要尽量避免透露以上的信息,保持交流的简洁,并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女权/人权/种族问题,美国是非常重视平等的。不仅不能有歧视,而且在这些方面上要敏感。平时要多关心与人权相关的政事,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敏感度。

        中国留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可能“分享”这个词不是很能体现出来,而美帝是很重视这一点的。在让别人帮忙的时候,无论是大忙小忙,都要用“May I…”“Could I…”在明白了老师的解答过后要用“ I understand.”而不是 “I know it.”同时要经常用“excuse me”和 “Thank”这些词,来表达尊敬和谦逊。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当地人交流,美国学生普遍不是很喜欢不融入群体或者不停说母语的留学生,在学校里只与本国人凑在一起其实在别人看来是对经济资源的一种浪费。刚入学的时候无法融入群体是很正常的,要不停训练自己大胆地突破语言障碍,平时也要注意与当地人交流时要多抓住互相之间的共同点,而不是不同?点。

        不要太过在意自己的“Chinglish”,多位留学生与我们分享道,中式英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有时候说完自己会改正,但多数时间自己不会意识到,对于中国学生he/she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不用担心,大多数同学和朋友们都很友善,听到之后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也不会使你尴尬的。而大家也可以通过解释中西文明差异的方式,去把自己的错误当成一个玩笑讲给朋友们听就好了,而大多数留学生也会在1-2个月后完全适应地道的用?法。

        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有话要表达一定要直接说出来,美国人不是那么容易get到你的点。与中国人的思维不同,美国人更倾向于有话直说,而不会过多地去揣测你的心理或者感受。要学会说No,如果你不拒绝他们,他们很可能认为你默许了,而不经常换位思考你的感受。

        最后,在这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大家不要认错身边朋友们的属性,尽可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给予他们的性别以尊重:

        Homosexual:同性恋的正式说法。

        Gay/Lesbian: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属于圈内人士可以接受的称?呼。

        Queer/fairy/queen:带有歧视色彩的称呼,避免使用,使用者会被认为成heterosexual(歧视异性恋)。

        Come out:出柜,源于come out of the closet,意为承认或宣布自己是同性恋。

        Transgender:跨性别者,指那些在出生的时候根据其性器官而被指定了某个性别,但是却感觉到那个性别是对他们一种错误或不完整的描述的人,不仅仅只有变性人哦。

        Gender fluid:流性别者,指认为自己性别混合在一起的人,有时更倾向男性,有时更倾向女性,并不代表他们的性取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