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故事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6年04月05日 星期二

    加拿大留学:
    职业教育发达,移民政策宽松

    —专访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

    记者_ 高行 编辑_ 王阳 摄影_杨晓强 设计_孙星 《 留学 》( 2016年04月05日)

        作为老牌的留学大国,加拿大的优势可以说是尽人皆知:良好的教育质量、宽松的移民政策、优美的自然环境等等。在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看来,加拿大留学之所以能在即将到来的竞争中保持吸引力,是几大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像外国人通常对中国人热衷的“Lily &Rose”一类的英文名无可奈何一样,很多中国人都吐槽过老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这些名字不是外国姓名的蹩脚音译,就是从中国古书里生硬地“拽”出来的字词,甚至直接借用中国古人的名讳。这些完全不适应中国人起名方式而起出来的“尊姓大名”,中国人看来简直“尴尬症”发作,不能自已。

        这方面,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算是一个例外。“我的中文名字是我1979年在香港学习的时候,我的中文老师给我起的。‘赵’是我的姓的一部分‘雅格’(Jacques)的音译,而因为我的名字‘居伊’(Guy)的发音和书写都非常简洁质朴,所以我的中文名字就是‘朴’。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我一直在追求的境界:谦逊、低调而踏?实。”

        “香港很有意思  但我想学的是普通话”

        在一般人看来,穿着入流、嬉笑怒骂、纵横捭阖、气势如虹,才是符合外交官身份的形容词,而“朴”似乎并不符合人们对于一个外交官常见的期待。然而,熟悉赵朴履历的人都会发现,赵朴本来就是一个“非主流”的外交官。学习地质学出身、曾在环保领域深耕的他带有些许“理科生”特有的严谨和内敛,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尽管大学修读的是地质学专业,赵朴却始终对国际关系抱有浓厚兴趣。这部分源于他来自一个颇有“亚洲缘”的家庭,他的堂叔在日本定居,而舅舅则在印度居住过。与这些人的交流让他很早就产生了对国际关系、尤其是对当时尚未融入世界市场的中国的兴趣。因此,在1977年,赵朴最终选择来到加拿大外交部工作,并努力争取派驻中国的机会。

        “每一年,部里都会发一张统计表,统计大家想要派驻的国家。而在我的表格里,每一年的答案都是中国。五年之后我终于被选中,到香港学习中文。毕业以后我给我的老师写信,虽然香港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但对于学习普通话完全不合适—我周围根本没有讲普通话的人!后来,在加拿大又受训了一年半以后,我终于被派到了北京,来到了一个真正说普通话的环境。”赵朴用中文向《留学》回忆起与中国结缘的日子,显得格外兴奋。

        然而,初到中国,年轻的外交官却被这个陌生的国度着实摆了个“下马威”。赵朴回忆道,当时中国副食品供应的紧张程度让他非常惊讶:“冬天的北京几乎只能买到白菜,其他的蔬菜很少,更别说水果、奶制品和肉制品了。”

        “现在,我在中国的时间已经差不多13年了,中国发生了让我无比惊奇的变化。”赵朴说。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沟通,比如,曾经让赵朴头疼不已的副食品匮乏问题,就随着一批学习农业、食品工业和食品安全的留学生从加拿大归来,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那以后,中国的现代乳制品和肉制品工业很快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副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升了。

        而作为加拿大环境与能源部门的副主管和气候变化谈判代表的经历,则让赵朴对人类交往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不同国家、文明之间的互通与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解决人类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的唯一方法。

        “比如,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每年的碳排放量有很多来自燃煤。而加拿大则在燃煤领域的碳捕捉和封存科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项技术可以捕捉到燃煤工业所排放碳元素的90%,并且已经在加拿大取得了成功经验。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中国应用这项技术,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赵朴认为,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环境治理,要想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让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和知识充分地沟通与互联。而国际教育和留学事业,就是这种沟通与互联的标志性工作。

        职业教育成热点  九成毕业生本地就业

        作为老牌的留学大国,加拿大的优势显著:良好的教育质量、宽松的移民政策、优美的自然环境等等。在赵朴看来,加拿大留学之所以能在即将到来的竞争中保持吸引力,是几大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教学质量。加拿大院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英语和法语的双语教学、引以为傲的学校排名和广泛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正如赵朴所述:“加拿大许多院校在授课时格外注重研究和创新,这与中国发展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的需求非常契?合。”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系统(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尤其体现了这一点,与研究型大学侧重的基础理论和通才教育不同,这一教育体系内的诸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关注工业界最前沿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正因为如此,加拿大的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从航天器维修到游戏3D建模等一系列技术类专业。

        这些专业除了教授专业课程以外,有的还提供在当地企业生产一线的实习机会,持续时间为三个月左右,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实际应用课堂知识的机会、熟悉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最终帮助他们成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数据显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毕业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比例高达90%。

        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加拿大,很多已经在综合性大学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为了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也选择到职业教育系统中进行双学位的培训。“事实上,职业教育院校中有25%左右的学生都是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

        18岁以下留学生 允许家长陪读

        与人们心目中高福利国家经济部门懒洋洋、慢吞吞的刻板印象不同,加拿大的国际教育体制对留学市场的变化其实非常灵敏。赵朴透露,随着赴加拿大读高中的人数不断增加,加拿大开放了陪读签证。只要前来就读的学生未满18周岁,父母中的一方就可以申请陪读。而父母的另一方,则可以通过10年期多次签证,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的探亲需求和孩子成长中的陪伴需求。

        关于很多中国家庭关心的移民问题,赵朴认为:“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是使加拿大区别于其他留学目的地的独特优势。”赴加就读的中国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继续在加拿大居留最长达三年时间,以积攒工作经验。在这之后,赵朴介绍道:“如果他们真的喜欢加拿大,他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经验类移民(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来申请永久居留权。”

        所谓经验类移民,根据加拿大政府网站介绍,就是指那些合法在加拿大境内(魁北克省除外)居留、语言达标并在过去三年内从事全职工作(每周30小时以上)超过12个月的外国公民,均可以申请加拿大的永久居留权。可以接受的工作种类包括:管理类职务、专业类工作、技术类工作或技术劳工等。如果申请者从事的是兼职工作,则需做满与12个月全职工作时间相当的工时,即1560小时,方可申请。

        “包容与平等是加拿大人的DNA”

        许多去过加拿大和在加拿大居住过的人都承认,加拿大社会对外来者的包容度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这使加拿大成为许多中国人留学、居住和移民的首选之地。赵朴表示,尽管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也将多元文化和开放社会作为自己的国策,但加拿大独特的地方在于:加拿大不仅欢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加拿大居住,而且还欢迎他们在加拿大继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质,并愿意为他们提供并保障平等的发展机会,以实现这些人群的全面发展。

        赵朴分析,加拿大社会这种绝无仅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成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历史因素,加拿大在历史上取得的各种成就,几乎全部源于外来移民的贡献,其中不仅包括殖民时代的英法移民及其后代,也包括独立后自由迁徙到加拿大来的各国移民及其后代。因此,对于目前西方泛滥的“我和我的先祖所建设的国家不允许外来人染指”的保守主义逻辑,大部分加拿大人并没有兴趣。

        其次,加拿大政府长期、主动的政策引导也非常必要。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加拿大除少数大城市以外,整体社会的开放化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和小镇上,很少能见到外来移民。不过,在1968年,赵朴的魁北克老乡,自由党人皮埃尔·特鲁多当选加拿大总理,大力推动建立对外开放的政策,并确立了欢迎外来移民的方针。从此之后,加拿大对外来移民和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才真正在全国各地和每一个加拿大人心中发芽,并历经几十年,最终重塑了加拿大的国家气质:所有人不论种族、性别、性向,都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自我发展的权利。

        “平等权利、平等机会、拒绝歧视,这是我们加拿大人DNA的一部分。”赵朴说。

        在中国读加拿大中学

        “我经常说,我多么希望在自己的高中阶段也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就读啊!”能够让赵朴如此钦羡的,不是让许多家庭趋之若鹜的加拿大名牌高中,而是一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加拿大国际学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那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除了计算机之外,学校还配备了专门的艺术教室、音乐教室、现代化的体育场、游泳池、足球场等等。”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都移植了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地区的公立学校的课程表,并接受这些省份对教育质量的监察。在毕业时,学生可以拿到受中国和加拿大官方承认的毕业证书,对下一步的本科留学申请非常有利。   

        近年来,类似的学校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数量已经达到75个。据赵朴介绍,这些学校大部分由私人出资开办,其中有很多是在中国成长并在加拿大发展的教育家。这些开设在中国本土、处于中国家长的视野之内,但是又能保证提供纯正加拿大式中学教育的国际学校,正在成为中加教育合作的重要形式。

        拎客

        加国经验类移民所接受的工作种类

        工作种类的划分,依据加拿大政府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表》(National Occupation Classification)。其中可以申请经验类移民的职业种类为:

        1. Skill Type 0:管理类工作(managerial jobs),如餐厅经理、矿山经理等。

        2. Skill Level A:专业类工作(professional jobs),从事此类工作一般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如医生、牙医、建筑师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3. Skill Level B:技术类工作(technical jobs and skilled trades)。从事此类工作一般需要取得职业技术学院的证书,或曾经作为学徒进行学习的经验,比如厨师、电工、水管工等。

        受加拿大各省认可的中加国际学校/国际班名录(部分)

        学校名称

        Anhui Concord College of Sino-Canada (ACCSC)   芜湖

        Beijing Concord College of Sino-Canada (BCCSC)   北京

        Beijing No. 25 Middle School   北京

        Bond Canadian Academy 

        (formerly known as Oxstand-Bond International College)   上海

        Boren Sino - Canadian School   江门

        Canada Changchun Shiyi Secondary School   长春

        Canada Chengdu Shi Shi Secondary School   成都

        Canada Hefei No. 1 Secondary School   合肥

        访谈摘录

        Q=王阳   A=赵朴

        Q: As we know, China’s opening-up policy was first aimed eastward to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South Kore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ut with “One Belt One Road”, China is beginning to look more westward towards Asia and Europe. What will this mean for Canada-China relations?

        A: First, it is a policy that we welcome. We welcome it because all efforts that are made to develop the infrastructure in Middle and South East Asia will lead to more economy connectivity and more prosperity. If those countries become more prosperou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do trade with Canada. 

        Canada can play a role in One Belt One Road from two points. The first is financing. We have in Canada some large pension funds that are looking for goo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hey really like to invest infrastructure, because that will bring steady flow of revenues year after year. If you build a rail line, you know that the rail line will be there for 50 years or 100 years. We also have very good experience in ”Private-Public Partnership” (PPP). That experience is not stranger to Asia. In fact, we have helped to create a centre in Indonesia to promote the idea of PPP. We hope that this would help. 

        We also have good enginery companies which are among the best of the world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companies specialized in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technology. Those aspec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specially after the signature of the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 in Paris last December. For all those reasons I think that Canada can play a role in One Belt One Road. There is no reason that the Belt and Road cannot be extended to Canada. 

        Q: You have much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climate change. What impressed you most around this topic? 

        A: When I was the chief negotiator for Canada, part of my job was to regularly consult with the Inuit representative living in north part of Canada, where the villages are built on permafrost. In many places, the permafrost was melting. I was told that 80% of the housing were showing significant problems. The frames of the doors and the windows were twisted and you could not even close the door. But when it’s minus 40 degrees outside, you have to make sure that the doors are closed. We will have to invest quite a bit to rebuild those communities. We will have to invest quite a bit to rebuild those communities. Again, that’s where we have to rely on scientists. When I went to Lanzhou I also visited a university centre specialized in glaciology and permafrost. I have also been in good touch with some Canadian universities where we have  similar research centre. All is to say that we will have to encourage the linkages between both sides to come up with solutions as quick as possible.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