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2日 星期日

    “做科研,是为了让农民的黄瓜更好卖”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武涛

    作者: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本报通讯员 庹炼 《光明日报》( 2025年06月22日 07版)

      【才心笺】  

      “就是它!一个从没见过的结构!”

      这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2022年7月21日,在发现的那一刻,全屋都沸腾了。

      在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基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共聚焦显微镜室内,我们历经一年时间,观察了成千上万张显微镜片子,终于发现,不是伪影,不是污染,不是成像错误,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木质素构成的结构!这个从未被发现的天然木质素结构,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解开黄瓜果皮光泽之谜的关键钥匙。

      为什么要研究黄瓜的果皮?其实,这个问题和农民的收入密切相关。在瓜果市场,光泽度直接影响商品价格。以前,有一种嫁接技术能让黄瓜“变亮”。但它有一个“致命缺陷”:会影响黄瓜吸收硅元素,而硅元素就像黄瓜的“护身铠甲”,能抵御病虫害,阻断其吸收无异于“自废武功”。

      既然原有方法有弊端,我们希望从基因入手,找到既能让黄瓜长得好,又能自然变亮的办法。这个设想,最终在对黄瓜腺体毛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口。我们在腺体毛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像“环颈带”一样包在细胞壁上,还找到了一个能调控它的关键基因MYB36。这就像找到了调节果皮蜡粉的“开关”。

      2024年初,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植物》上。随着进一步的研究,这个关键基因的作用也被慢慢揭开——它可以通过抑制木质素沉积,重塑腺体毛结构,从而影响果皮光泽度。

      说到底,我们做科研,是为了让农民的黄瓜更亮、更好卖。相比传统品种,外观光亮的黄瓜,批发价每斤能多卖0.2元左右。别小看这笔账,如果一个农户种了优质黄瓜,一亩地就可增收1万元至1.5万元。

      目前,团队已经在推进相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从种质创新、基因功能验证到种植配套技术研发,已初见成果。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农民能用上我们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种出“更亮的希望”。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从实验室里“大海捞针”,到把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很实在。现在,我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目标:黄瓜怎么长得更紧凑?光合作用怎么更高效?怎么抗住病虫害?这些命题,我们还在破解的路上。

      (本报记者禹爱华、龙军,本报通讯员庹炼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