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江苏扬州仁丰里:

    自古繁华地 焕新再“出圈”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31日 10版)

    汉服爱好者在江苏扬州仁丰里街区“七夕”巧市上手持荷花灯,感受“七夕”传统文化的魅力。 施华健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江苏扬州仁丰里街区举办的非遗风物集市上选购工艺品。施华健摄/光明图片

      【老商圈 新消费】

      “广陵自古繁华地,三月烟花八月涛。”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有一处备受瞩目的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这个春天,它再度火爆“出圈”,引得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们漫步其间,仿若踏入旧时光,沉浸式感受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非遗与文创碰撞出的绚烂火花。老与新交融、文商旅融合,不仅强力拉动了街区消费,让这片历史街区重焕活力,还为周边商圈持续“引流”,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数据显示,2024年,街区累计客流达109万人次,相比前年同期增长12%,有效拉动周边文昌商圈、珍园街区消费不断攀升。今年前两个月,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联动周边商圈,累计实现营业额13亿元,同比增长10%。

    “微更新”撬动新业态

      仁丰里因宋代仁丰坊故址得名,全长700多米,总面积达12.07公顷。从空中俯瞰,主巷道如鱼的脊椎骨般贯穿南北,15条支巷错落分布,宛如鱼刺,构成独特的鱼骨状街巷格局。这一格局自隋唐时期保存至今,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街区内汇聚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然而,10年前的仁丰里,头顶蜘蛛网般的线缆,脚踩积水小洼塘,居民想要搬走,游客不愿前来。

      2015年,广陵区以“微更新”为突破口,开启了仁丰里的复兴之路。政府陆续投入3000余万元专项资金,联合社会资本,对街区进行全方位改造。修缮传统民居建筑33处,整治街区环境,将弱电杆线全部下地,修复破损路面约2600平方米,大幅提升了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在改造过程中,广陵区秉持“不搞大拆大建,下足‘绣花功夫’”的理念,政府、百姓、市场协同合作。街区所在的汶河街道创新采用“收储租”模式,统一租用街区内大量闲置破旧老宅,在保留“原住民、原生活、原场景”的基础上,引入非遗体验、文创市集等新业态。这一举措带动了46户居民和62家商户自我更新,撬动民间资本8200多万元。短短几年间,700多米长的仁丰里主街,40多间闲置老宅华丽“变身”为创客空间、文化工作室,为老城创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雕版印刷、古琴艺术、编绳锔瓷等传统文化项目百花齐放,为年轻人带来“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

    非遗邂逅文创

      漫步在仁丰里的青石板路上,游人走走停停,或是用手机记录美好瞬间,或是流连于街边小店。这里为何令人驻足?“密码”就藏在沿街20多家非遗工作室的文创产品里。

      在仁丰里游客中心,“AR流沙”冰箱贴备受青睐。轻轻一晃,五彩流沙流动起来,仿若运河水在其中奔腾;手机扫码后,瘦西湖如烟的垂柳、文昌阁灵秀的飞檐瞬间鲜活呈现,虚实交融的设计让游客邢女士赞叹不已。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胡蓉介绍,最火爆时,一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订单达300多单。近两年,游客中心结合地方特色,累计推出40多种冰箱贴,销售额占仁丰里文创产品销售总额的近三成。

      在“者者居”店铺里,一座14厘米高的文昌阁3D打印模型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其飞檐翘角、雕花窗棂的细节栩栩如生,内部还嵌有暖黄色光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店主丁家菲是扬州市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扬州绳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将非遗与现代科技、地方特色巧妙融合,推出3D打印地标模型、融入扬州方言元素的手工编绳等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游人。

      文创为非遗注入鲜活生命力,也拉近了古街与游客的距离。“零散小铺和非遗工作室串联成线,仁丰里的文创版图正在持续扩大。”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毓哲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饱含扬州非遗元素的创新产品,引入更多元、更具创意的文创业态,让仁丰里始终充满蓬勃活力,续写古韵悠长的新篇章。

    “慢体验”携手“快消费”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爆“出圈”,有力带动了周边商圈的发展,加速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和经济发展“增量”。

      毗邻的文昌商圈,金鹰文昌店汇聚300多家品牌,是老扬州人心中的独家记忆与时代地标。其外观保留传统建筑样式,古韵十足,内部陈列着潮流品牌。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遇,一场双向奔赴的消费热潮就此开启。

      近年来,广陵区积极探索建立仁丰里—文昌商圈产业大联盟,通过仁丰里与大商场互发消费体验券等方式,推动街区与商圈协同发展,构建起消费循环生态。游客在仁丰里的消费凭证,可兑换商场内商家的专属优惠券;商圈的购物凭证,也能解锁仁丰里的文化体验。这种消费链条延长了游客驻留时间,丰富了消费体验。

      在这一互动实践中,仁丰里以“慢体验”构建情感联结,文昌商圈、珍园街区则以“快消费”满足物质需求,二者通过时空场景的有机串联,让游客既能触摸广陵古城的千年文脉,又能享受现代商业的便利。

      据了解,广陵区将持续推动仁丰里打造更多体验和消费新场景,探索古城经济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书写“老城焕新”的商业新篇章。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陈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