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月起,本报《学术争鸣》栏目聚焦戏剧领域,对“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的利与弊”“新型演出形态是否属于戏剧”“新传播形态是否有助于戏曲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多位专家学者从戏剧舞台上和戏剧传播中出现的新现象切入,探讨戏剧如何在当下传播环境中获得新的关切。
本期,将迎来关于“戏剧的传统与创新”争鸣的最后一期,我们继续围绕“新传播形态是否有助于戏曲可持续发展”刊发两篇探讨文章。其中,谷海慧认为,新传播形态是以传统剧场演出为基点,对其进行的补充,以灵活的方式推动了戏曲普及。李世涛认为,新媒体平台的碎片化传播特征与戏曲是高度综合艺术的本质特征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观众对戏曲认知和理解的窄化。
虽然,我们关于这一主题的学术争鸣将告一段落,但在舞台科技日新月异、传播新方式层出不穷的今天,对戏剧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将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