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

    多星联动

    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 2025年03月27日 08版)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张胜从生态环境部26日在京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已拥有环境和大气两个系列共7颗在轨卫星,初步构建起多星联动的短周期、高覆盖、高分辨率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体系。

      卫星遥感监测是现代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天眼”。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中,卫星遥感手段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特别是在大尺度、远距离、非接触的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具有显著优势。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介绍,近年来,该部利用卫星遥感完成多轮次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人为活动监测,主动发现各类违规开发行为,为生态监管提供了宝贵的问题线索。“在长江、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为将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不少地方采用三级排查模式,其中第一级就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技术排查,分析辨别疑似入河排污口,后续再组织人员现场排查。”蒋火华举例说。

      遥感也是服务“双碳”战略的高效监测手段。据悉,生态环境部利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高光谱观测卫星和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等3颗国产卫星,加快探索“双碳”监测的中国方法和中国产品,目前已开展温室气体年度遥感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国内外重点区域甲烷异常排放点位。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积极探索遥感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联动应用,让卫星遥感的“天眼”越来越清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