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哇,上车就是过年啦!”1月13日上午,由成都东开往松潘的C5812次列车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浓厚的节日氛围带给旅客特别的惊喜。
这趟列车即将经过的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11时11分,列车驶出站台,悠扬的羌笛口弦合奏声在车厢内流淌开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羌族非遗展示活动随之拉开帷幕。
羌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海元鼓起腮帮,一口气吹完经典名曲《羌山情》。那独特的旋律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古老的羌族故事娓娓道来。曲声刚落,车厢内掌声经久不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早在唐代,诗人王之涣就在《凉州词》里写到了羌笛。”陈海元说,羌族人有引以为傲的“四绝”,羌银、羌碉、羌绣、羌笛,其中羌笛尤为独特,被称为羌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大家兴趣盎然,陈海元打开话匣子:制作羌笛要用高山箭竹,这材料可不好找,一要在深秋,二要到深山里去。竹子拿回家后放在羌家火塘的高架上,任由炊烟熏炕,炕上一两年,再用菜籽油浸泡一段时间,才能开始去皮制笛……
“费尽功夫把羌笛做出来,只能说完成了一半。”陈海元继续说着,演奏是充分展现羌笛魅力的另一半。不同于一般乐器,演奏羌笛要鼓起双腮,让气流从鼻孔自由出入肺部,口腔所鼓的腮,就是气流的中转仓库,通过循环换气实现一口气吹完一首曲,演奏中绝不停顿。
“空灵、悠扬,仿佛有穿透时空的力量!”乘客马钊是羌族人,熟悉的羌笛声让他感到十分亲切,仿佛提前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另一边,掌声再次响起,羌族民歌联唱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茂县文体局工作人员罗海福告诉记者,羌族没有文字,羌族文化传承方式主要以口口相传为主,而羌族民歌便是羌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羌族民歌或是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或是寄语美好生活,或是展现羌族人的热情大方,极具艺术感染力。
羌族服饰展示环节同样精彩绝伦,模特身着精美的羌族服饰,缓缓走过车厢通道,向旅客展示了羌族服饰的独特工艺和精美细节。在精心设置的互动环节中,主持人热情地与旅客们互动交流。
今年春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将联合文旅部门,在管内川青铁路、巴南高铁、沪昆高铁等多条线路上,结合途经地特色,持续开展“高铁非遗文化节”活动。书法、剪纸、篆刻、皮影、侗族大歌和川江号子、彝绣、锅庄舞……旅客在高铁列车上就能感受到形式多样的“非遗之光”。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