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新春走基层】工地上暖意浓浓

    作者:本报记者 姚昆 苏雁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01版)

      【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

      这是开展“新春走基层”的第15个年头。

      一个“走”字,说出了我们的使命!

      “隔着玻璃看庄稼”行吗?不行!“围着饭桌话桑麻”行吗?不行!“互联网上扒材料”行吗?更不行!

      “基层”是我们此行的目标。那么,就让我们撩起裤管,深入下去。

      岁尾年首,基层有什么?

      原野上,尽管寒风凛冽,小麦正孕育着拔节的力量;再看那西北戈壁上的油田,“磕头机”叩问着大地,汩汩油流正为现代化写着一页一页诗行;快过年了,大爷大妈正忙碌着操办年货,快递小哥正挂念着远方的爹娘,他们有什么思有什么想,有什么愁有什么盼……

      这一切一切,正待你我走过去躬身聆听、倾心描摹。

      走,往基层走,往深处走!

      “快看!是‘张闻明’来了!”年关将近,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张闻明1号”流动服务车载着满满祝福和关怀,开进了中交二航局张靖皋长江大桥A1标项目工地。

      “要过年了,来看看大家”“最近气温低,在这里生活还习惯吧”“空闲时候去没去附近景点转转?港城很漂亮的”……一句句问候透着热络,仿若老友相聚。

      “咱们准备一下,一会儿一起包饺子!”随着张家港同城伙伴志愿服务团团长高要鑫一声吆喝,志愿者与工人们即刻“开动”——切菜、拌馅……大家边包饺子边谈生活趣事、聊家长里短,现场有说有笑。

      “煮好了!大家快来!”没多久,房间内就溢满了诱人的香气,饺子一出锅,志愿者便给工人们每人盛了满满一碗。

      “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能吃上这样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真是暖到了心里。”准备再来一碗的工人胡刚明说,虽然来张家港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这座城市让他很有归属感。

      “‘张闻明’是‘张家港文明’的谐音,是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品牌。‘张闻明1号’流动服务车放大延伸‘张闻明’品牌,将各种文明实践的内容做了集合整合……”根据工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时事与市情,来自“张闻明”宣讲团的志愿者,还为工人们带来了一场微宣讲。

      服务车开到哪,温暖就到哪。同处张家港,中建国际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张闻明’伴你 温暖回家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举办,让即将返乡的工人们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血压都在正常范围,春节期间,保持适当锻炼”“以后饮食上得注意,尽量清淡一些”……活动中,来自当地南丰镇人民医院的医护志愿者为工人们提供了量血压、测血糖等健康检查服务,并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

      “这手艺可不赖!”不远处的免费理发区域,工人祝司群对自己的发型甚是满意,不禁向理发师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还发放了新年安全大礼包,里面含有安全手册、应急小工具等实用物品,为他们的平安回家路保驾护航。”张家港市建筑业管理处副主任王晓峰说。

      一碗饺子、一次体检、一声叮嘱……看似寻常却暖心,高要鑫说:“城市建设离不开这些一线工人,希望他们在这里能感受到‘他乡即故乡’的温暖。”

      据了解,张家港现有4万余名外来建筑工人。为让他们能够更好融入当地,张家港市住建局、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联动,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促进会、张家港市建筑业管理处和同城伙伴志愿服务团一道,常态深入工地一线,组织实施关爱建筑工友服务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次,服务建筑从业人员10万余人次。

      (本报记者 姚昆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